杜聿明和林彪東北決戰 孫立人第一軍全軍覆沒

2016-08-13 16:01:30

  新1軍錯過瞭一次避開覆滅的絕好機會

  1945年7月,孫立人率新1軍回到祖國,駐在廣西南寧,準備反攻廣州。這時,歐洲戰場硝煙不再,歐洲盟軍最高司令艾森豪威爾將軍為宣揚英美反法西斯戰爭的戰果,特邀一些反侵略國傢的代表前往歐洲參觀各戰場。作為西點軍校的校友,作為4年來一直與美國人並肩作戰的名將,孫立人自在被邀之列,其間,他輾轉飛行奔波於歐洲大陸,視察瞭一個又一個戰場,對現代戰爭有瞭更深切的體驗和感悟!

  這次歐洲之行,是他孫立人的榮耀,也是他新1軍的榮耀,全體中國軍人的榮耀!當然,抱著別樣眼色和心態看待孫立人的,也是大有人在的。

  當孫立人返回國內時,日本人已經宣佈投降,新1軍被指定前往廣州受降。9月7日,新1軍進入廣州,孫立人作為廣州地區受降主官、第二方面軍總指揮張發奎將軍的助手,接受瞭日軍第23軍、第129師團、第130師團等部的投降。

  10月,美國人商請中國派出一支由5萬人組成的軍隊,協助盟國占領日本,並點名要求派孫立人的新1軍去,但這時“關內小打,關外大打”,蔣介石正準備把新1軍派往東北打內戰,他不願分兵去占領日本。

  新1軍因此錯過瞭一次避開覆滅的絕好機會。

  毛澤東把東北重任交給瞭黃埔4期的林彪,蔣介石把東北的希望放在瞭黃埔1期的杜聿明身上,東北之爭似乎就成瞭兩個黃埔學生、兩個抗日名將之間的較量。

  1945年8月8日,按照《雅爾塔會議》的精神,百萬蘇聯紅軍如排山倒海之勢,在馬林諾夫斯基元帥的率領下進入東北與日軍作戰,很快殲滅瞭日軍關東軍的主力67萬人。

  8月15日,日本天皇無條件宣佈投降!

  日本投降瞭!東北,這塊被日本帝國主義統治長達14年的黑土地一時成瞭權力的真空,成瞭國共兩黨都想得到的焦點地區。

  就共產黨而言,東北北靠蘇聯,東南與朝鮮相鄰,西南與冀熱遼解放區接連,隔海與山東解放區相望,兼之這裡遠離國民黨的統治中心,非常有利於共產黨率先控制。共產黨如能占領東北,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將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並將更便於與蘇聯往來。而東北一旦落入國民黨之手,蔣介石將在接收豐富物產的同時,更能以南北兩處的國民黨軍隊對地處中原的共產黨形成夾擊之勢,戰略上占盡主動。

  因此,日本人投降前後,中共中央先後從冀熱遼、延安、山東等解放區抽調瞭10多萬部隊、2萬多黨政軍幹部和各種技術人員前往東北,成立瞭以林彪為司令員兼政委的東北民主聯軍,白山黑水的城鎮鄉村相繼建立起瞭各級人民民主政權。

  與此相比,蔣介石的反應則明顯慢瞭一拍。

  抗戰後期,蔣介石的軍隊大多留在西南後方。1945年8月14日,蘇聯紅軍消滅日本關東軍後,國民黨外交部長王世傑在莫斯科與蘇聯外長莫洛托夫簽署瞭《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按照這一條約的規定,蘇聯承認中國在東北三省的完全主權和領土行政的完整;蘇軍進入東北後,中方派軍政代表駐蘇軍司令部,以資聯系。

  蔣介石想得很天真,以為有瞭這一紙條約,他就可以直接從蘇聯人手中毫不費力地把東北接收過去。

  9月1日,蔣介石在長春設立軍委會委員長東北行營,任命熊式輝為行營主任,下設政治與經濟兩個委員會,以熊式輝兼任政治委員會主任委員,銀行傢張嘉敖為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並在長春設立外交部東北特派員公署,以蔣經國為外交特派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