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為什麼能夠得到毛澤東是賞識

2016-08-13 16:02:27

  1934年10月10日夜,秋風冷雨,燈火閃動,瑞金沉浸在緊張而莊重的氣氛之中。其時,中國共產黨人中的一大批精英,正從這片熱土上邁出艱難的步伐,開始瞭後來稱為二萬五千裡長征的戰略大轉移。在這支8萬餘人的隊伍裡,就有曾被稱為紅小鬼、時任少共中央分局秘書長的胡耀邦。

  待命出征

  胡耀邦是在10月9日下午才得知中央機關人員要隨中央紅軍轉移,並得知自己被分配在二縱(又稱紅星縱隊)中央工作團(第一團)任共青團總支書記的。得此消息後,他極為興奮,在駐地的小木屋裡跳瞭起來。並當即向少共中央局領導表示堅決服從分配,努力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在行軍和作戰中好好鍛煉自己,做一名合格的紅軍戰士。他還說,過去很羨慕他的表兄楊勇(時任紅三軍團第五師十四團政委),參加革命就到瞭作戰部隊,真槍實彈與敵拼殺。他在湘東特委、湘贛省委工作時,曾幾次要求去前線,都未能如願。這次既有艱巨的行軍任務,又有緊張的作戰任務,是個求之不得的鍛煉自己的好機會。為此,他急切地等待著出發的命令。

  作為一名團總支書記,胡耀邦首先要協助團部做好出發前的組織和政治思想工作。為此,他抓緊一切時間與工作團的團員和青年逐一談心,鼓勵他們在行軍和作戰中爭當模范英雄,爭取在征途上加入黨的組織。在他的鼓勵下,團員們都向黨組織和團部寫瞭決心書,有的還咬破手指寫瞭血書,表示要緊緊跟隨黨中央和中央縱隊,完成偉大的戰略轉移任務,接受黨團組織的考驗。

  為瞭當好普通士兵,胡耀邦按照作戰部隊的要求,領取瞭一套軍裝、一支步槍、4顆手榴彈和一袋幹糧,加上背包等足有20多斤重。他最愛讀書,轉移時用兩個木箱裝書。一箱是馬列主義書籍和中央有關文件;一箱是他費瞭很多心血買到的《三國演義》、《西遊記》等名著,還有他在《列寧青年》、《湘贛紅旗》上發表的文章和主編湘贛省兒童團機關刊物《時刻準備著》的有關資料。帶不走的書和報刊資料,大部分都送給瞭列寧學校和當地幹部群眾。

  10日上午,他隨團領導深入各駐地看望瞭待命的全體工作團員,幫助解決瞭服裝和幹糧不足等問題。下午,他又去向幾位因身體原因留在蘇區的同志話別。

  當天,他還抽時間上街,買瞭一些辣椒幹、老薑等食物,供途中抵禦風寒用。一切準備就緒後,胡耀邦坐在小木屋裡,一邊再次閱讀《共產黨宣言》,一邊等待著出發的命令。

  戰友情深

  10日夜10時,二縱指揮部終於下達瞭向於都以北地區集結的命令。為瞭讓工作團全體人員準時出發,胡耀邦隨該團領導提前來到駐地門前草坪上,協助清點人數,檢查每人的行裝。當時,有的戰友將一些可以精簡的東西,如自制的小板凳都帶上瞭,增加瞭行動負擔。他便做戰友們的思想工作,將這些東西留給鄉親們。

  為按時趕到於都,部隊上路後就加快瞭行進速度。胡耀邦總是走在隊伍前頭。中間每遇到河溝和坡坎,便停下來伸手拉後面的戰友。夜間寒氣重,宿營時,胡耀邦一邊看望大傢,一邊將自帶的辣椒幹和老薑分給大傢禦寒;長途行軍腳上容易起血泡,到瞭宿營地,他經常幫助戰友挑腳上的血泡。最多的一晚,他幫13名戰友挑開血泡,使他們第二天輕松上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