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海防部隊:令日本《朝日新聞》驚呼

2016-08-13 16:02:10

  1949年4月23日,華東海軍司令部在泰州市郊白馬廟宣告成立,張愛萍任司令員兼政委,在南京笆鬥山江面宣佈起義的國民黨海軍第二艦隊司令、中共秘密黨員林遵任副司令員,第三野戰軍三十四軍政委趙啟民任副政委。這一天,是中國人民海軍誕生的紀念日。其實,早在1940年11月,華中新四軍、八路軍總指揮部代總指揮陳毅、政委胡服(劉少奇)就把組建新四軍海防部隊提上瞭議事日程。

  從蘇中、蘇北到浙東,抗日根據地的千裡海防線面臨著眾多日偽軍和海匪的威脅。為此,新四軍先後組建瞭幾支海防部隊,開展海上遊擊戰,打破日偽軍的海上軍事和經濟封鎖,同時粉碎瞭日偽軍從海陸夾擊我沿海抗日民主根據地的陰謀,守衛瞭堅持華中敵後抗日的生命線。新四軍組建的幾支海防部隊,在千裡海防線上同日偽軍進行瞭難以計數的英勇頑強的戰鬥,為新四軍堅持華中敵後抗日鬥爭、奪取抗戰最後勝利,做出瞭不可磨滅的貢獻。眾多研究近現代史的專傢學者把新四軍海防部隊稱之為“人民海軍的搖籃”。

頑強阻擊,殲滅日偽軍有生力量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海上遊擊戰是一個新的課題。從作戰對象看,有日軍的兵艦、汽艇,有偽軍的哨船,也有海匪,更多的是偽匪一體的海霸。在作戰中,新四軍海防部隊探索海戰規律,積累海戰經驗,先後進行大小戰鬥700餘次,斃傷俘日、偽、頑、匪超過萬人,擊沉、擊毀敵艦、船百餘隻,繳獲武器彈藥及其他物資無數,取得瞭殲滅戰、伏擊戰、追擊戰、偷襲戰、截擊戰、遭遇戰等一系列戰鬥的勝利。

  其中,爭奪海島的戰鬥最為激烈,這裡以大漁山島爭奪戰為例。這個小島面積不過9平方公裡,但戰略地位很重要,是上海到寧波、舟山之間的必經之地,控制住這個島,就能控制來往船隻,打擊和切斷日軍向舟山、岱山等地的補給運輸。時任浙東縱隊海防大隊副大隊長的陳鐵康,趁島上還沒有日軍駐守,率領一中隊76名指戰員,分乘5條帆船登上大漁山島。

  由於島上漢奸張阿龍的告密,日軍唯恐失去對舟山群島海上門戶的控制,於1944年8月25日,調動日軍近200人,偽軍300餘人,巡洋艦1艘,炮艇、登陸艇7艘,機帆船5艘,飛機2架,氣勢洶洶地向大漁山島撲來。陳鐵康指揮一中隊指戰員,跑步進入湖頭莊、打旗崗、大岔崗陣地,嚴陣以待。第二天上午8時許,日機先對我陣地輪番掃射,接著日艦艇的大炮、機關槍一齊向我陣地轟擊,頓時彈石橫飛,硝煙彌漫。

  大批敵人在火力掩護下,首先從打旗崗兩個岔口內登陸,拼命向我進攻。我軍居高臨下,猛烈阻擊,打得敵人傷亡慘重,敵驚慌失措,停止進攻。從湖頭莊登陸的大批敵人,也向我軍陣地展開猛烈攻擊,同樣被我軍英勇擊退。隨後,日偽軍再次組織力量強攻,敵艦艇上的大炮、機關槍,加上登陸後的陸軍向我輪番轟擊,企圖一鼓作氣占領我山頭陣地。

  但我堅守山頭陣地的勇士們,頑強抵抗,激戰到中午,打得敵人一次又一次敗下陣去。一直戰至下午2時左右,在敵人炮火輪翻猛烈轟擊和敵軍反復沖殺下,湖頭莊陣地守軍傷亡慘重,最後陣地上隻剩下班長張宗發和船老大張小弟。敵人見槍聲稀疏下來,才提著膽沖上來。張小弟瞄準沖在前面的一手持旗、一手持刀的日軍指揮官開瞭一槍,不料卻是啞火彈。張宗發隨即扔出僅存的一顆手榴彈,亦未爆炸,但已嚇得沖在前面的敵兵倒退瞭幾步。在敵人密集的火力下,張宗發英勇犧牲。在打旗崗陣地,戰至危急關頭,中隊指導員兼黨支部書記洪珠一面將文件燒毀,一面收集傷亡戰友身上的子彈、手榴彈,分發給大傢繼續戰鬥。

  但陣地上傷亡過大,彈藥耗盡,戰至最後,面對沖上來的敵人,指戰員們寧死不屈,42名官兵壯烈殉國。最後,海防大隊援軍趕來接應,32名受傷的指戰員在副大隊長陳鐵康帶領下,從大漁山撤到灘滸島。日偽軍占領大漁山島後,我海防部隊不斷襲擾,日偽軍的彈藥、生活用品得不到及時供應,隻得被迫撤走瞭。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