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6:05:21
將軍,黨魁,教士,普通僑民
據史料記載,早在元朝時期,就有俄國人來華定居,當時稱斡羅思人。到瞭清朝,由於戰爭,更多俄國俘虜在華定居,他們被稱做“阿爾巴津人”。1897年,隨著中東鐵路開工修建,俄國人紛至沓來。有統計稱,到1912年,在哈爾濱一地居住的俄國居民就達43091人。
1934年,羅紮耶夫斯基(前排左二)在哈爾濱出席俄羅斯法西斯黨宴會
1917年十月革命後,大批舊俄貴族、企業傢、白軍將領以及職員、醫生等流亡世界各地,其中不少人來到中國。1922年,黑龍江省的俄國居民已達到20萬。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次年2月日軍侵入哈爾濱,3月1日,日本策劃、扶植偽滿洲國,溥儀為“執政”,俄奸由此產生。淪為俄奸的俄僑居民有幾大類:有原俄國將軍及其他軍人,他們中的一些人早在日軍入侵哈爾濱之初就對日人表現出熱忱歡迎的態度;有對新生蘇維埃政權不滿和恐懼者,比如俄法西斯黨領袖康·弗·羅紮耶夫斯基;有遭受新生政權鎮壓的宗教界人士;有原先在中東鐵路及其附屬企業和護路隊效力的俄國居民及其子女。
他們為日本人賣命,不少人是因生活所迫。1932年10月2日公佈的國聯調查團報告書在談及客居中國東北地區的俄國人時稱:“此等居民其生活之苦無以復加,吾人自無怪其欲歡迎日人,以期在新政之下得以改進彼等之生活也。”不過,也有不少人聽信日本人的宣傳,並真心指望日本人幫助他們推翻蘇維埃政權。英國學者瓊斯在《1931年以後的中國東北》一書中稱:日本人在俄國居民中間進行的宣傳,居然使白俄“相信日本人在東北的統治將終止他們所忍受的壓迫,而總有一天日本將會幫助他們推翻蘇聯政權本身並在俄國恢復君主政體以及正統宗教。”
宣傳,滲透,暗殺,收集情報
如同對待中國人的“以華制華”策略,日本人對俄僑“以俄制俄”。1934年底,“滿洲國俄國僑民事務局”成立。該局成立的目的是“向居住在滿洲國境內的俄國僑民提供法律、精神、物質和文化等方面的幫助”,擔任領導職務的多為與蘇維埃政權不共戴天的白俄軍官。“滿洲國俄國僑民事務局”有1個辦公室和5個處,其中,三處又稱“間諜和反間諜處”,同駐哈爾濱的日本軍事使團有著密切合作關系;文化教育處則比較重視對俄僑中小學生進行忠誠於偽滿和日本的教育。
另一個效力於日滿當局的俄僑組織是協和會俄僑分會。偽滿洲國皇帝溥儀在寫於1954年7月15日的供詞中稱:“偽滿協和會,這是次於偽滿(政權)的和偽滿(政權)表裡一體的,為日寇奴役統治人民的第二架主要工具。因此日寇關東軍司令官當該會名譽總裁,我在偽執政時代也當名譽總裁”。
此外,還有一個特殊群體在替日本人效力,那就是俄國神職人員。偽滿洲國成立後,俄東正教會投靠瞭日本人,每當教會做彌撒時,都要為“日本天皇陛下的健康幸福和大日本帝國的繁榮”祈禱。1934年,哈爾濱東正教會創辦聖弗拉基米爾學院,擔任學院顧問的是關東軍憲兵隊特高課特務中村幸一。
俄奸們替日本人效命的第一項活動,是進行反蘇反共親日宣傳。1936年12月25日,蘇聯駐哈爾濱總領事給偽滿政府發去照會,對“白匪的報刊日復一日地充斥著對蘇維埃國傢的最骯臟的攻訐,並且公然號召反對蘇聯及其官方正式代表,新京(即長春)和哈爾濱的廣播電臺用俄語系統地報道某些白匪的類似言論”表示憤慨,而這一切就發生在“滿洲國存在最嚴厲的書報和無線電廣播檢查制度已經成為人所共知的、公認的事實的時候,不僅如此,這些無線電臺都還是政府官方的”。俄奸們還經常滲透到蘇聯境內從事各種反動宣傳、暗殺、顛覆破壞、收集情報等活動。此外,偽滿洲國軍隊中有一支“白俄部隊”,內設騎兵、步兵以及一些獨立的哥薩克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