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常德保衛戰:8000名將士傷亡慘重僅83人幸存

2016-08-13 16:06:30

  2月2日,一位白發老人走進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博愛醫院三樓的一間普通病房,向臥在病床的另一位老人敬瞭一個標準的軍禮。病床上躺臥的是91歲的葉萬火老人,他在去年年底被檢出胃癌終末期,已經臥床不起,隻能靠輸營養液維持生命。來探望的,則是與葉萬火同屬國軍74軍57師169團的常德籍老兵、92歲的原上尉書記員吳榮凱。

  軍人的最高榮譽

  1939年,浙江省天臺縣18歲的小夥子葉萬火,走下海拔上千米的傢鄉龍溪鄉柱峰村報名參軍。

  天臺是當年的“全國征兵模范縣”,據縣志記載, 1939年有1714人志願報名參軍,遠遠超出預定征兵目標。然後,葉萬火等1353人被編成志願兵團,在城裡住瞭三天後,於這年10月22日清晨出發瞭。

  葉萬火至今還能清楚地記得,這天早上,車站和公路兩旁,擠滿瞭自發前來送行的民眾,他們是在響徹雲霄的口號聲、鞭炮聲、歡呼聲中奔向抗日戰場的。

  在浙江江山集訓半年後,葉萬火被分到瞭74軍(軍長王耀武)57師169團5營5連。

  74軍是國軍精銳中之精銳,八年抗戰,幾乎打遍華中戰場所有硬仗、惡仗,先後參加南京戰役、蘭封會戰、武漢會戰、南昌會戰、長沙會戰、上高會戰、浙贛會戰、鄂西會戰,葉萬火說他們“到過湖南很多地方,浙江的麗水、龍遊,福建北部,多次和日本人爭奪陣地,打瞭退,退瞭再打回來”。

  在上(饒)高(安)會戰中,25歲的74軍57師師長餘程萬指揮部隊堅守陣地,與日軍第34師團浴血奮戰,為57師贏得瞭“虎賁”這個中國軍人最高榮譽稱號。而後,74軍成為直屬軍委會的各大戰場緊急預備隊。

  幾年輾轉血戰,葉萬火曾多次受重傷,有一次在死難戰友的屍體下昏迷瞭十幾小時才僥幸獲救。吳榮凱參軍則要比葉萬火晚兩年。1941年4月,他告別新婚不久的妻子,去報考駐守長沙的74軍軍醫處醫護班,被錄取後,在瀏陽培訓瞭半年,參加瞭長沙會戰,然後奉調74軍57師。“我們的回答是血,是死”

  1943年6月,鄂西戰役結束,57師留守常德,“守備常德,與日軍必有一戰,餘師長和上峰早就料到瞭”,吳榮凱說。

  作為湘西重鎮、川貴門戶,在武漢失守以後,常德就是重慶大後方的物資集聚中心。1943年,日軍為牽制中國軍隊在滇緬戰場上的反攻、迫使集結雲南的中國遠征軍回師救援,也為奪取洞庭湖糧倉、實現“以戰養戰”,決心進行常德戰役。

  9月28日,日本中國派遣軍總部集結瞭第11軍5個師團和4個偽軍師在內的16萬兵力,準備於11月上旬發起作戰。

  對中國方面來說,常德也不容有失,蔣介石電告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和第74軍軍長王耀武:“一定要守住常德,駐軍須與城共存亡。”隨後,又下達瞭“不成功,則成仁” 的訓令,再次命令74軍57師死守常德。

  11月15日,餘程萬發佈《陸軍第57師司令部文告》稱,“我們的戰鬥任務就是在城外畫的直徑40餘裡的不等邊五角星內,我們不能走出這個圈子,無論敵人施加多大的壓力,我們的回答隻能是血,是死,戰死就是光榮。”

  餘程萬承認常德北鄰洞庭湖,南靠沅江,在戰術上是不利於固守的死地,但同時強調“軍人的天職是保國為民,命令不容任何人打絲毫的折扣。”

  此時,20歲出頭的葉萬火,已經熬成瞭百戰餘生的鐵血老兵。

  而吳榮凱則是跟在團長身邊的書記官,“每次師部傳達的作戰指令我都奉命記錄。”他至今還能背出餘程萬文告的全文。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