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6:11:22
原創作者投稿,禁止轉載。原標題:如何在在古代的江湖保全性命的秘密武器——二人奪
從荊軻到李白,從古龍到金庸,無論是歷史上還是文學裡面,中國的讀書人都有一個千古俠客的夢,並且樂此不疲。但現實總是有差距的,那麼如果混跡在古代真實的江湖上,文弱書生又該怎樣保護自己呢?
例如在明朝實行嚴格的路引制度,沒有官方開具的文書,基本上寸步難行,甚至有的百姓一生的活動范圍都不超過方圓一百裡。但有一個群體卻是例外,那就是讀書的士子。由於他們需要經常性的外出求學,交流知識,最重要的是他們需要前往州府甚至京城趕考。
當在一個對外信息相對封閉的時代,出門無疑有著巨大的風險。不考慮各種天災、疾病,甚至是小偷,最致命的就是殺人越貨的強盜,就像是西遊記中唐僧的父親被劉洪殺害一樣,所以行走在危機四伏,生態環境開發相對滯後的古代,讀書人也都需要擁有保命的訣竅。
既然行走江湖,無論是富傢子弟還是貧寒學子,必然要攜帶兵器護身。在至聖先師孔子的畫像中,經常會看到孔子腰間有一柄長長的寶劍,而作為後世的學子也都會效仿孔子的裝束。但是腰間的寶劍卻隻是個銀樣鑞槍頭,這柄劍正式的名字叫“儀劍”,甚至都沒有開鋒,承擔的更多是裝飾和禮儀用具的作用。
所以指望這樣的劍保護自己,就會變成荊軻刺秦王裡面,秦王遇到生命危險甚至連劍都拔不出來的危險境地。而且在歷朝歷代,對於兵器的攜帶都是有嚴格的制度和手續的,所以寶劍並不是最佳的選擇,而十八般兵器由於體型較大,其中的任何一樣,也都會讓人對兵器的攜帶者警惕甚至產生敵意,這對於出門在外的讀書人肯定是有諸多不便利的地方的。
因為出門在外有諸多的限制,但又為瞭保證安全,於是就發明瞭一種輕便、偽裝性強的武器,那就是“二人奪”。二人奪其實也是一種刀具,刀鞘形似手杖,中藏利刀,合之為杖,二人分奪時,則刀離鞘可作防身之用。其實就是手杖劍,因為手杖的外觀讓它看起來不具備任何威脅性,會讓人掉以輕心,而真正當兩個人搶奪的時候,就可以拔出手杖的首端,用來傷敵,出其不意。
這樣的方法雖然不能完全規避所有的風險,但是在兵器普遍管制較嚴的古代,其實多數的強盜土匪他們所使用的工具都是原始的木質器具,所以金屬打造的二人奪可以很好的起到威懾作用。雖然現在這種兵器在中國已經不多見瞭,但是我們依舊可以在日本和德國看到它遺留的痕跡。
在日本的電影《盲俠座頭市》中,北野武所飾演的盲人按摩師,就是憑借自己手中的二人奪式的武士刀將敵人殺死的。並且在真實的日本武士道中還存在的二刀流,也是由中國的二人奪演化而來的。但而在德國的藤杖格鬥也是二人奪所代表的手杖劍的分支,“藤杖格鬥”對於場地的要求不高,隻要有一定的寬敞度就可以進行。從總體上看,它有些類似於日本劍術和西方擊劍的結合體,選手們以一根或兩根長度為96厘米的藤杖作為道具。根據比賽規則,每場“藤杖格鬥”包括兩回合,每個回合的持續時間為三分鐘。
同樣的原理,在中國武俠電影中都有體現,比如《新龍門客棧》中的子母劍和《臥虎藏龍中碧眼狐貍所用的手杖劍都是二人奪的一種演變。縱然這些是武俠世界,可都是基於現實歷史上所存在過的實物為依據的。處於現代社會,我們已經不需要這些武器來保護自己,但是這些武器所體現的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此篇文章是中國合作作者原稿,未經中國的明確授權和許可,任何新聞媒體不得對該文章非法予以復制、轉載、鏈接和傳播,中國歷史網將依法追究違者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