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十大戰役(圖)

2016-08-13 16:11:30

  第一位 牧野之戰

  時間:公元前1046年2月

  博弈:周武王VS商紂王

  結果:紂王兵敗自焚,周滅商

  評價:中華文化形態的定鼎之戰

  紀元前1046年2月,當看似弱小的數萬武王麾下,經過一天血戰,大破堪稱巨人的商紂王“七十萬”之師,看著那昔日的霸王擁著無數價值連城的珍寶玉器,無奈自焚之時,他們誰都不可能想到——這是殷商五百年文化體系幻滅的葬禮,更是中華文化體系淬火重生、涅盤升騰的典禮。從此,綿延三千年、兼收並蓄,至今仍充滿生機的傳統中華文化,終於成為人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至關重要的一極,揮就出至上榮光與慘痛磨難並存的、恢宏歷史畫卷。

  第二位 長平之戰

  時間:公元前260年4月~9月

  博弈:秦軍(白起)VS趙軍(趙括)

  結果:秦軍大勝,坑殺40萬降卒

  評價:中華2000年鐵血帝制的定鼎之戰

  白起一夜之間坑殺400000趙國俘虜和紙上談兵的趙括的戲劇人生,大約是長平之戰留給我們後人的至深記憶。隻是,這記憶中,充溢苦澀與暴戾的成份,細細品味,斷無值得為此開懷的理由。踩踏在萬眾屍骨之上的白起,在用鐵血強力成就瞭自己豐功偉業的同時,也使得大秦帝國一統江山之路遽然間坦蕩無比,幾近水到渠成。隻是,隨之到來的、綿延2000餘年的中華帝國制度,也終於命中註定般地充溢著怪異與暴戾的文化基因——鐵血、陰謀、功利、無情、沒信用、非理性、泯人性——依如它的脫胎母體,依如那個異型般的長平之戰。

  第三位 利格尼茨與邵約河之戰

  時間:公元1241年4月

  博弈:蒙古軍(速不臺)VS 波蘭聯軍 馬札爾軍(貝拉)

  結果:蒙古軍大勝,斬殺10萬歐洲精銳

  評價:對世界歷史進程造成重大影響的戰役

  波蘭聯軍統帥亨利力戰身亡,聖殿騎士團無一生還,條頓騎士團首領奧施特恩重傷故去,馬札爾國王貝拉遠遁亞德裡亞海;今日的波蘭、匈牙利地域淪喪... ...這是一次令歐洲貴族與民眾們,在久遠的時段裡談虎色變的戰役。冰天雪地之中,人數劣勢、遠離後方支援的蒙古騎兵以極少的傷亡,締造出瞭冷兵器時代最懸殊的殺傷率。成就這一奇跡,肇因於勝利方全面領先的軍事技術、組織戰略、戰術思想、激勵體系,以及堅韌不拔的意志力。這是一次對世界文明進程帶來重大影響的遠征,東方文明首次以這種另類的方式,全方位地作用於西方,催生出瞭日後的奧斯曼與俄羅斯帝國,更對歐洲人文主義的蘇醒功不可沒。

  第四位 漠北之戰

  時間:公元前119年春

  博弈:西汗軍(衛青、霍去病)VS匈奴軍(伊稚斜單於)

  結果:西漢大勝,殲滅匈奴主力9萬餘人

  評價:中原農業文明對北方草原文明的首次戰略勝利

  當衛青、霍去病揮數十萬大軍,並分兩路,穿越人跡罕至的荒漠地域,奇跡般地千裡奔襲匈奴軍隊主力,用對手擅長的招法置對手於死地,並以堅毅果敢的執行力速戰速決時,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為這兩位名將擊節喝彩。畢竟,這是中華農業文明與草原文明漫長角力中的首次戰略性全勝。漠北決戰,號稱野戰無敵的匈奴鐵騎主力盡失,龐大的草原帝國分崩離析。從此其勢力驟衰,不僅再無餘力威脅中原,其部分部眾攝於漢朝之壓力,向西遷徙,終於數百年之後成為終結西方羅馬文明的生力軍,在世界歷史進程中盡掀波瀾。不過,如下的事實,我們卻不應視而不見:這是一場兩敗俱傷的博弈。坐擁空前雄厚資源,適逢卓絕明君聖主,兼具曠世良將拱衛的大漢帝國,在傾舉國之力將重量級對手擊倒在地之同時,也幾乎耗盡瞭自己的能量。隨後數百年紛爭混亂的中華圖卷,即為明證。的確,鐵血與戰爭雖然快意,卻往往不是文明進程的最優選項,其理,古今依然。

  第五位 唐滅東突厥之戰

  時間:公元629年11月~630年3月

  博弈:唐軍(李靖)VS東突厥軍(頡利可汗)

  結果:唐軍大勝,滅東突厥國

  評價:中原農業文明對北方草原文明的再次戰略勝利

  李靖之所以鑄就史上一代名將之盛譽,與其長途奔襲、以寡擊眾,於茫茫草原之地,一舉戮滅不可一世的東突厥帝國之曠世傳奇密不可分—— 這是在漫漫750年後,中原農耕文明再次於戰略上全面壓倒北方草原文明的標志性戰役。與衛青、霍去病們不同,李靖的勝利來的堪稱輕松至極;大唐也未如大漢帝國一戰而竭,反倒是由此開啟瞭中國帝制歷史中,輝煌絢爛的盛世之門。與衛青、霍去病們相仿,戰敗的一方遽然間倒地星散,向西狂飆避難,錯進錯出中,深深地改變瞭中亞與西亞的歷史版圖,終成今日“東突”的濫觴之源。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