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戰爭竟然又稱印度支那戰爭 為什麼?

2016-08-13 16:19:14

  越南戰爭簡稱為越戰,又稱之為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但是這與印度並無關系。印度支那隻是一個地理上的名詞,來源於法語“Indochine”,由”Inde“(印度)和”Chine“(中國)這兩個詞組合而成,指的是中國西南、印度以南的一片區域,就是我國現在所稱的中南半島,在西方被稱為印度支那半島。意思是在中國和印度之間的半島,越南戰爭發生在越南、柬埔寨、老撾三國(所謂印支三國),所以又叫印度支那戰爭

  越南戰爭是美國等資本主義陣營國傢支持的南越(越南共和國)對抗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等共產主義陣營國傢支持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國)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又稱越共)的一場戰爭。

  最先開始援助南越的美國總統是艾森豪威爾;約翰·菲茨傑拉德·肯尼迪開始支持在越南作戰;林登·約翰遜將戰爭擴大。在尼克松執政時期,美國因國內的反戰浪潮,逐步將軍隊撤出越南。越南人民軍(北越軍)和越共遊擊隊最終打敗瞭越南共和國軍(南越),統一瞭全越南。

  越戰是二戰以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重大的戰爭,最後美國在越南戰爭中失敗。越南戰爭是冷戰下的一次實戰,希望統一越南的越南反政府武裝·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在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胡志明的支持下,推翻越南共和國總統吳庭艷的政府。美國則出兵幫助越南共和國。最後美國因為國內的反戰浪潮,逐漸將美國國防軍撤出越南。越南人民軍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最終推翻瞭越南共和國,統一瞭越南全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