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團大戰結束後毛澤東為何批評彭德懷?

2016-08-13 16:18:56

  百團大戰是八路軍在平型關戰役之後參與較具規模的戰役,是抗戰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最大規模的戰役,在戰略上有力地支持瞭國民黨的正面戰場。但是,這次戰役並沒有長久的得到肯定。甚至在戰爭結束後,彭德懷遭到瞭毛澤東的批評。百團大戰結束後毛澤東為何批評彭德懷呢?這其中又有什麼隱情呢?

  百團大戰的評價歷程

  百團大戰結束後,此役勝利的消息傳到延安,毛澤東立即給彭德懷發來賀電:“百團大戰真是令人興奮,像這樣的戰鬥是否可組織一兩次?” 各方對百團大戰更是贊不絕口,這時的百團大戰得到瞭人們的全面肯定。

  1941年到1942年,日軍大掃蕩導致八路軍極端困難後,對百團大戰的評價就變瞭風向。 1944年4月,毛澤東在《學習和時局》的講演中暗中批評瞭彭德懷和百團大戰。在1945年的“華北座談會”上,面對猛烈的批評,彭德懷被迫對百團大戰做瞭檢討。

  文革時期,有些人惡意攻擊百團大戰,說皖南事變是因為百團大戰暴露瞭力量,引起瞭蔣介石的進攻。消滅新四軍八九千人,這個罪責應該由彭德懷負。彭德懷受迫害而亡,1979年平反才對百團大戰有瞭比較公正客觀的認識。

  毛澤東為何批評彭德懷

  百團大戰總的來講是一場打瞭勝仗的大戰役,但存在著不少戰略戰術上的錯誤,這些問題作為戰役指揮者的彭德懷並沒有察覺。

  (1) 敵眾我寡之下,沒有以弱示敵,過早暴露瞭我們的真實實力;

  抗戰以來,我黨在敵後的勢力發展雖然非常迅猛。但無論人數還是裝備、戰術和日、蔣軍還是有不少差距的。毛澤東認為以八路軍的實力來看,打一個這樣的大戰未免太過冒險。後來的事情也正如毛澤東所說,一方面百團大戰之後,面對優勢日軍的圍剿,八路軍損失慘重。另一方面,重慶當局驚訝於八路軍實力的膨脹,刻意的加以防范甚至是摩擦。這些都對八路軍的發展非常不利。

  (2)沒有充分發揚正規戰與遊擊戰相結合的傳統優勢,有些倉促上陣的意味,為瞭片面取得政治影響甚至矯枉過正。

  彭德懷想發起一場戰鬥,重創日軍,以此來鼓舞全國軍民抗戰的士氣,為國民黨軍隊與日軍的正面交戰牽制日軍兵力。這種想法的出發點是很好、很值得鼓勵的。但面對戰爭裝備優良且占領優勢地理位置的敵軍,蠻打蠻沖是不可取的,遊擊戰才是我軍的特長和最好選擇。百團大戰當中,因為戰役規模的問題,這個問題處理的並不是很好,從而加大瞭我軍的損失。特別是在關傢垴戰役中,由於彭德懷的左傾思想太重,在關鍵時刻戀戰不撤,才導致瞭八路軍傷亡慘重。

  (3)對彭德懷在百團大戰上的臨機專斷是有不同看法的。

  毛澤東在整風運動中,把劉伯承對於百團大戰的總結報告交與大傢討論,總結報告中反應,百團大戰在前方指揮和軍委溝通方面確實有些不合適之處。雖然彭德懷發動百團大戰是經過瞭中央領導的指令同意,但是毛澤東之前就一再告誡彭德懷,八路軍作戰應該以遊擊戰為主,若是條件有利才能發動運動戰、正面戰。彭德懷因為自己的情緒而不顧毛澤東等中央領導的指令,違反瞭共產黨“黨指揮槍”的傳統。這讓毛澤東深感不快,為此批評彭德懷。

  以上就是對百團大戰後毛澤東為何批評彭德懷的有關介紹,如想瞭解更多詳情,敬請關註中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