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6:19:38
遼沈戰役是中國共產黨在解放戰爭中取勝的重要一戰,從此,共軍一別被動挨打的處境,開始瞭逆襲之旅。這場勝利不僅體現瞭共產黨軍隊頑強不屈的精神,更是彰顯瞭共產黨領導階層的戰術策略。那麼,共產黨使用什麼戰術打贏瞭遼沈戰役的呢?
總的來說,共產黨在遼沈戰役中,通用的是“關門打狗”和“人海戰術”和“化敵為我”。對於這幾種戰術,國民黨當時是橫加指責的。而什麼是“關門打狗”戰術、“人海戰術”和“化敵為我”戰術呢?
“關門打狗”戰術
關門打狗指關起門來打狗,這樣狗就不會逃出門去,打狗這件事情顯得勢在必得,易如反掌。比喻有準備地打擊對方,使之無法逃避,進而進行有效打擊。
“關門打狗”戰術是毛澤東提出來的。當時,國民黨在東北的兵力大都聚集在長春、沈陽、錦州這三個孤立地區。是同時打這三個地區之敵,還是先打哪一個地區之敵?若是後者,又該從哪兒下手?毛澤東深思熟慮之後,果斷地決定,先打錦州。
先打錦州有什麼好處呢?首先,拿下防禦這地區的十萬餘之敵,就切斷瞭東北之敵和華北之敵的聯系,形成瞭“關門打狗”之勢,使得東北地區長春、沈陽之敵,都處於孤立無援之絕境;其次,打錦州,必使錦州南北之敵前來救援,我們則可以趁機殲滅援敵;第三,這樣再打沈陽就容易得手,而長春之敵也可能迫於大軍壓境而投降。這個戰術確實很適用於遼沈戰役,中國共產黨最後也確實取得瞭勝利。
人海戰術
這是共產黨最傳統和善用的戰術,也是國民黨軍最為指責的戰術。國民黨軍認為這是一種殘忍的戰術,指責共軍將人民百姓作為“前鋒”,用血肉身軀來為共產黨軍隊開拓道路。其實,有關中共部隊“人海戰術”或者“肉彈主義”的說法並不新鮮,解放戰爭期間一些國軍俘虜早就當面向中共部隊指出瞭這個問題。比如陳毅在1947年12月30日的講話中提到:“我們俘虜的國軍士兵,現在有的已當上瞭排、連長。他們有一個普遍的呼聲,要求我們改善指揮。說:‘你們的指揮是“肉彈主義”,采用集團沖鋒,英勇固然好,就是要多死人。’”在東北戰場,被俘的國軍新一軍士兵也曾當面說:“你們八路是死拼命,死的太多瞭,我們實在不忍心再打下去瞭,才放下武器的。”
但是,共產黨軍隊並不是像這些被俘國軍說的那樣,共軍作戰素有“集中優勢兵力”的傳統,但並非不顧士兵死活。隻是,共產黨軍長期以來都處於武器裝備落後,人員較少的劣勢,為瞭彌補與國民黨軍之間在裝備和戰術上的差距,經常是不得不采取這種看似愚蠢和殘忍的戰術,再加上當時的戰士們解放抗戰的積極性很高, “人海戰術”幾乎就成瞭中共的“光榮傳統”。並且,由於共產黨軍隊缺乏物質,沒有統一的軍服,所以很多的戰士就穿著居傢的衣服上陣瞭,這也就致使國民黨軍隊將他們誤以為是普通的老百姓。
化敵為我戰術
這是一種比較奇特的戰術,說到底就是一種攻心戰。這種戰術是由陳毅提出的,也一直都用得很好。在 遼沈戰役中,解放軍攻下錦州後,大肆宣傳,使得其他地區的守軍喪失抗戰的意志。然後又對俘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特別優待。致使國軍俘虜對共產黨的敵意迅減,把他們同化為我軍的力量。之後,對於難以攻克的長春,共產黨軍隊也使用瞭這種化敵為我的勸降戰術,才使得解放軍兵不血刃,和平拿下長春,推進遼沈戰役的勝利。
以上就是對共產黨使用什麼戰術打贏瞭遼沈戰役的有關介紹,如想瞭解更多詳情,敬請關註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