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6:19:51
遼沈戰役是我國近代史上國共第二次內戰的三大戰役之一。此戰扭轉瞭國共之間的戰略地位,使得共產黨由被動挨打轉為主動出擊,此戰不僅在戰略上出奇制勝,在領導方法上也讓人耳目一新。那麼,在這次沈遼戰役中的主要領導人物都有誰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論及遼沈戰役中的領導人物,共軍一方是由林彪,羅榮桓,劉亞樓組成總前委,林彪為書記,統一指揮遼沈戰役。而國民黨軍隊則任命衛立煌為東北剿匪總司令,杜聿明、鄭洞國、范漢傑等為東北剿匪副總司令與共產黨軍隊抗戰。在這些人中,有幾個人是我們不得不詳細介紹的。
一號人物:林彪
林彪,原名林育蓉,湖北黃岡人,生於1906年。1925年林彪在廣州黃埔軍官學校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戰爭時期,先後任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東北軍區、第四野戰軍、華中軍區司令員等職,參與指揮遼沈、平津等戰役,曾有功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設。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南軍政委員會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國防部部長、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文化大革命期間,他同江青反革命集團互相勾結,有預謀地大規模地誣陷迫害黨和國傢領導人,陰謀奪取黨和國傢的最高權力。1971年9月13日,得知事情敗露後,他和妻子葉群、兒子林立果等人倉皇乘飛機出逃,叛黨叛國,在蒙古溫都爾汗地區墜機身亡。1973年8月20日,中共中央決定開除其黨籍。1981年1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確認其為林彪反革命集團案主犯。
二號人物:衛立煌
衛立煌,生於1897年2月16日,字俊如,又字輝珊,安徽省肥東縣人,中華民國高級將領,國軍陸軍二級上將軍銜,是蔣介石的“五虎上將”中的“虎將”。取得瞭中原大戰中擊敗石友三解除南京之圍、鄂豫皖“圍剿”、鎮壓“閩變”分路暨主功、擊敗岡村寧次收復鄭州、緬北滇西反攻戰役(含強渡怒江戰役)等一系列戰役的勝利[1] 。忻口會戰亦破壞瞭日軍的作戰計劃。遼沈戰役中衛立煌為東北剿匪總司令,因其不聽從蔣介石要求出兵的命令,與蔣介石發生沖突,被撤職查辦。建國後衛立煌曾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第二屆人大代表,民革第三、四屆中央委員會常委等職。日軍華北最高司令香月清司稱其為“支那虎將 ”。史迪威在回憶錄中稱其為國民黨軍隊中最能幹的將領,美國出版的《中國人名大辭典》稱其為“常勝將軍”。
三號人物:羅榮恒
羅榮桓生於1902年,湖南衡山人,於1963在北京去世。他是中國的軍事傢,政治傢。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1927年4月到武昌中山大學讀書,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羅榮桓等視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高級步兵學校青年團,隨即轉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勝利後,任東北民主聯軍副政治委員、東北軍區第一副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政治委員。在遼沈戰役中,他堅決執行中共中央軍委關於先打錦州,把國民黨軍封閉在東北予以全殲的戰略決策,對奪取戰役勝利起瞭重要作用。1949年1月任第四野戰軍第一政治委員。曾參與指揮平津戰役,主持和平解放北平的談判工作。1949年6月以後被任命為中共中央華中局(後為中南局)第二書記,華中軍區(後為中南軍區)第一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任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1950年4月任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同年9月兼任總幹部管理部部長,1954年6月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11月任中共中國人民解放軍監察委員會書記。1952年領導籌建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後兼任院長。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四號人物: 杜聿明
杜聿明生於1904年,卒於1981年,字光亭,陜西省米脂縣人。他是著名的抗日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黃埔系骨幹。1924年6月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畢業後在國民革命軍東征討伐陳炯明中初露頭角,歷任軍校教導團副排長,武漢分校學兵團中尉連長,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中隊長,教導第2師營長、團長,第17軍第25師旅長、副師長等職,曾參加北伐戰爭、長城抗戰、淞滬抗戰。遼沈戰役中,杜聿明為東北剿匪副總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