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6:21:41
百團大戰是中國抗日戰爭史上飽受爭議的一次戰役。此戰雖然殲滅瞭很多日軍,打擊瞭日軍侵華的囂張氣焰,但是八路軍也為此付出瞭慘痛的代價。權衡得失,很多人都說百團大戰是一場失敗的戰役。那麼,百團大戰的真相是什麼呢?百團大戰失敗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百團大戰的真相
1937年10月,日寇占領娘子關,11月太原失守,國民黨軍隊在華北正面戰場的抵抗宣告失敗,山西、察哈爾、河北地區陷於混亂狀態。山西是侵華日軍重要戰略物資儲備基地,這些物資通過正太路轉運至前線。1940年初,彭德懷、聶榮臻、左權等在晉東南就破壞日軍運輸線等問題展開討論,商定大規模破襲正太路。正太戰役爆發後,八路軍攻克據點十餘處,破壞鐵路六十多裡,橋梁十八座,繳獲大量槍支彈藥,正太路全線一度陷於癱瘓。由於給日軍帶來瞭沉重的打擊,日軍開始瘋狂的報復。在邊區軍民的英勇打擊下,至11月底日軍開始撤離,正太路破襲戰以勝利告終。
正太戰役,八路軍傷亡慘重,並且在取得階段性戰果之後,晉察冀軍區錯誤地根據參戰單位的大體數量,在對外宣傳中將正太路破襲戰宣傳為“百團大戰”。這一宣傳帶來瞭無盡的隱患。百團大戰的宣傳暴露瞭八路軍在敵後的實力,導致日本侵略軍對敵後抗戰力量進行重新研究。隨後,日軍調整戰略部署,把進攻的主要矛頭指向瞭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從正面戰場迅速抽調大量兵力向華北集結,開展瞭針對抗日根據地的大規模掃蕩,對占領區采取殘酷的“治安強化運動”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日軍的報復使敵後各抗日根據地都遭受到極其嚴重的破壞,軍民傷亡慘重。
八路軍百團大戰失敗的原因
戰士戰鬥力弱
百團大戰雖然參戰的人員達104個團的兵力。但這些人中,僅有20多個團的戰士是經過正規訓練,並列入編制的。其餘的人僅僅是因為憎恨日軍的“囚籠政策“才自發參與到戰鬥中去的,他們沒有經過訓練,隻是一群散漫的群眾。向日軍發起攻擊之時,一片混亂,不聽指揮,各處散逃。而日軍的戰士都是經過長期訓練的,對戰鬥的經驗頗足,對於這些散漫的”戰士“可謂是以一頂百。
戰鬥武器設備落後
1940年的八路軍普遍用的武器是步槍,機關槍也為數不多,更沒有什麼大型的坦克、飛機、大炮等武器瞭。在與日軍交火後,八路軍是以其戰士當人墻去發起攻占陣地的戰爭的。武器彈藥本來就少的八路軍在加入瞭眾多的抗戰人員之後,根本就沒有多餘的武器給其他的抗戰人員,很多人都是攜帶大刀、木棍等當武器與日軍交戰的。這就導致瞭他們在武器裝備精良的日軍面前隻能當活靶子。加上,日軍飛機在空中的轟炸,八路軍戰士屍橫遍地,死傷慘重。
戰略指揮的錯誤
彭德懷等百團大戰的指揮者,沒有合理的運用八路軍長期以來的遊擊戰經驗,反而將部隊推至發動正面戰、運動戰的道路上。這一戰不僅避開瞭八路軍的長處,還將八路軍的真正實力過早的暴露瞭,致使日軍將在正面戰場上的兵力抽調出來,大肆打擊八路軍。在明知八路軍處於不利情形的條件下,百團大戰的指揮人彭德懷沒有聽取部下的勸告,及早撤退,更是加重瞭八路軍的傷亡。
以上就是對百團大戰的真相及其失敗原因的有關介紹,如想瞭解其他詳情,敬請關註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