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的英雄人物及事跡

2016-08-15 21:16:49

  第一次鴉片戰爭是促使清政府開始瓦解的催化劑。在這次戰爭中,中國人民清楚的看到瞭清政府為瞭保住自己的統治地位,不惜出賣國傢利益的腐敗行為。但這絲毫也沒有影響中國軍民一同抵禦外侮的信念。許多民族英雄為瞭保傢衛國,甚至不惜獻出瞭自己的生命。那麼,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的民族英雄是誰呢?他們的英雄事跡又有哪些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林則徐——虎門銷煙

  林則徐,字元撫,又字少穆,晚號村老人。曾與龔自珍、魏源、黃爵滋等提倡經世致用之學,被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二十五年起,先後外任浙江杭嘉湖道、鹽運使,江蘇按察使、江寧佈政使。在任時,他整頓鹽務、興辦河工、籌劃海運,采用勸平糶、禁囤積、放賑濟貧等措施救災撫民。鴉片輸入中國後,他數次向道光帝上奏,要求禁煙。1839年,被任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禁煙。他到廣東後,下令收繳外國商人的鴉片,禁止一切貿易。為瞭徹底杜絕鴉片的貿易,他向道光皇帝上奏要求封港並趕走外國的鴉片貿易商人。1840年,林則徐派兵進入澳門,進一步驅趕外國商人,並宣佈正式封港,斷絕與英國的貿易往來。英軍惱羞成怒,向中國宣戰,派兵進入中國海面。林則徐領導廣東的軍隊與英軍抗戰,大力打擊英軍。後因英軍持續北上,道光皇帝為求自保,將林則徐革職查辦,流放新疆。林則徐,這位在禁煙運動中功勛卓著的民族英雄,到最後卻淪為瞭清朝的“罪臣”,被清政府當成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替罪羊給推瞭出去。

  關天培——虎門之戰

  關天培(1781-1841),字仲因,江南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淮安市楚州區)人,晚清愛國名將。1834年,關天培任廣東水師提督後,他致力於加強廣東沿海的防務,也很支持禁煙,林則徐虎門銷煙就是在他的支持下完成的。其後,他改建虎門要塞靖遠、威遠炮臺,並為瞭抗擊外國侵略勢力的挑釁設法加添瞭火力強大的“洋炮”200多門。當英國軍艦在珠江口穿鼻洋開炮攻擊中國水師時,關天培親臨戰爭一線指揮,帶傷督飭水師反擊,迫使英艦受重創後遁去。道光二十年(1840)九月,林則徐被撤職查辦。廣東地方官吏也因此大多改持與侵華英軍“和談”的態度,而關天培卻不為所動,仍然力主與英軍戰鬥。為瞭明志,他甚至派專人將自己的舊衣與遺齒送回故鄉與傢人作訣別。同年十二月,虎門要塞的大角、沙角炮臺均被英軍攻陷,守將陳連升等戰死。關天培坐鎮虎門,僅剩數百名將士隨其堅守要塞。他歷次向兩廣總督請援,但均未獲取得力援助。道光二十一年(1841)二月初六,英軍對虎門要塞發動總攻,關天培親臨鎮遠炮臺指揮,身上負傷十餘處仍親自開炮還擊敵軍。至傍晚時英軍攻入炮臺,關天培持刀奮戰被砍傷左臂,後被槍彈擊中,口中仍然大呼殺敵。他的英烈事跡被廣為傳頌,譽之為深具民族氣節的一代名將。

  陳化成——吳淞保衛戰

  清道光十年(1830年),陳化成晉升為福建水師提督,帶領水師進駐廈門,位居武職從一品高官。1832年,英軍經常侵犯我國東南沿海一帶,陳化成率領軍隊多次巡邏驅趕入侵者。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時,已逾六十的陳化成正任江南水師提督。在欽差大臣,兩江總督裕謙等抗英派的支持下,陳化成積極備戰,在察看瞭吳淞一帶的江防地形後,他在這一帶築起瞭26座堅固的土堡炮臺,並親自督造精良的鐵炮、火藥。基於江南水師長期缺乏實戰操練,戰鬥力較弱,陳化成經常親臨校場訓練軍隊。1842年,英軍侵犯吳淞口,兩江總督牛鑒向來膽小怕事,遂建議向英軍求和,陳化成及眾多將士皆反對,並組織起瞭抗擊英軍的戰鬥。在他的率領下,清軍士氣大振,愈戰愈猛。但 牛鑒、崔吉瑞等人臨陣脫逃,致使東炮臺陷落。英軍便開始集中火力攻擊西炮臺,陳化成腹背受敵,水師傷亡慘重。陳化成沒有聽取其部下迅速撤離的建議,而是拔出佩刀與敵人殊死搏鬥,最終英勇犧牲。陳化成慷慨就義的精神振奮著眾多的中國人,也大大挫傷瞭英軍的銳氣,這個民族英雄成為瞭當時很多清朝將領的效仿榜樣。

  葛雲飛——定海之戰

  葛雲飛,字鵬起,蕭山進化山頭埠村人,晚清名將,官至定海總兵。道光十九年(1839),葛雲飛因父病故奔喪,臨行前,他向浙江巡撫上書,說明廣東告急會給浙江帶來的危害,要求浙江巡撫註重海防。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葛雲飛辭別母親前往定海商議戰事部署,後清廷議和,葛雲飛與王錫朋(壽春總兵)、鄭國鴻(處州總兵)率將士重建定海防務。1841年,英軍再犯定海,葛雲飛同兩位總兵抵抗英軍,苦戰4天,王錫朋、鄭國鴻先後陣亡,葛雲飛在前後無援,腹背受敵,糧盡彈缺之中,率兵士二百餘人與敵人肉搏。終因多處中彈,依崖身亡,壯烈殉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