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有多少軍閥 各個軍閥勢力一覽表

2016-08-15 21:21:17

  軍閥是指在舊社會時期,由於中央政府的權力衰弱,地方軍隊自成“一國”,名義上隸屬中央政府,實際上掌控地方財政、軍隊權力的軍隊集體。軍閥集體的軍隊直接聽命於該軍隊的首領,而中央政府難以駕馭。縱觀中國千百年來的朝代文獻,軍閥幾乎遍佈於各個朝代。其中最膾炙人口的莫過於民國時期的軍閥瞭,那麼民國時期的軍閥到底有多少呢?各個軍閥的勢力又如何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背景原因

  清朝末年,清政府軍隊的戰鬥力衰弱,為瞭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不得不依靠地方團練。後來又受到義和團事件的挫折,致使慈禧認識到傳統武力的落後,繼而開始主導新政的執行。袁世凱以其核心部隊建立瞭一支精良的軍隊,史稱北洋軍。清政府幾乎全權將該軍隊交與袁世凱操練,久而久之該軍隊對袁世凱的效忠度大大多於清政府。辛亥革命爆發後,清政府為瞭穩固政局,不得已重用北洋軍,自此,北洋軍演變成瞭北洋軍閥。

  軍閥排名龍虎榜

  北洋軍閥

  北洋軍閥由袁世凱掌權後的新軍將領組成,與當時的西南軍閥分庭抗禮。北洋軍閥曾一度成為民國時期的一大軍閥,實力雄厚。1916年6月袁世凱逝世,北洋軍閥開始分崩離析。北洋軍閥分裂為直系、皖系、奉系三大派系和其他的小派系。

  勢力分佈

  直系軍閥:主要分佈在黃河、長江中下流域及直隸,以曹錕、馮國璋、孫傳芳、吳佩孚等為主要領導,幕後勢力是美國、英國。

  皖系軍閥:主要分佈在浙江、安徽、福建、山東、福建等地,是以段祺瑞、段芝貴、徐樹錚、倪嗣沖、靳雲鵬、傅良佐等為首要領導,幕後勢力是日本。

  奉系軍閥:主要分佈在奉天、黑龍江、吉林,主要領導是張作霖、張學良,幕後勢力是日本。

  

  西北軍閥:發跡於我國西北地區,主要由馮玉祥的“國民軍”組成,由馮玉祥好友鹿仲麟、劉鬱芬、張之江等為主要領導

  晉綏系軍閥:發跡於我國山西地區,主要領導人有閻錫山、徐永昌、傅作義

  西南軍閥

  西南軍閥是對西南地區軍閥勢力的統稱,由滇系、桂系、粵系、湘系、黔系、川軍軍閥組成。

  滇系軍閥:原系民國時的雲南軍隊,後歷經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英勇善戰而載入史冊。主要領導者有唐繼堯、盧漢、龍雲等人。

  桂系軍閥:是辛亥革命後,以廣西為基地、以廣西籍軍政人員為主要代表的軍閥體系。其包括以陸榮廷為代表的“舊桂系”,和以李宗仁、白崇禧為代表的“新桂系”。

  粵系軍閥:是產生於廣東的,以胡漢民為主要代表的軍閥集團。

  湘系軍閥:分佈於湖南,在武昌起義之後建立起軍政府,由革命黨人焦達峰、陳作新出任正副都督。後因陳作新和焦達峰被謀殺,譚延闓自任湖南軍政府都督。主要領導代表有:唐生智、譚延闓、湯薌銘等。

  黔系軍閥:是西南軍閥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但由於其所在地區較為貧困,需要依附其他地方的政權,主要領導以羅佩金、蔡鍔等人為代表。

  川軍:川軍是指分佈在四川一帶的軍閥,其從未形成體系,隻是對這一帶的軍閥冠以總稱。在各個軍閥的混戰割據之中漸漸形成瞭劉存厚、劉湘、熊克武、楊森、劉文輝等軍閥巨頭的並存的局面。

  西北軍閥

  西北軍閥:泛指民國初年在中國西北地區發跡的軍閥,主要由馮玉祥統帥的"國民軍”組成。分為陜西軍閥、新疆軍閥和馬傢軍。

  陜西軍閥:產生於清政府在陜西一帶的新軍建設,是眾多軍閥產生之地,主要領導人物有劉鎮華、郭堅、楊虎城等

  新疆軍閥:泛指在新疆一帶的軍閥勢力,主要代表人物有盛世才、楊增新等

  馬傢軍:是民國時期以傢族、血緣為紐帶的地方軍閥,實際控制瞭甘肅、寧夏、青海等地方,主要領導人根據不同地域分別有: 青海地區馬麒、馬步芳、寧夏地區馬福祥、馬鴻逵、新疆地區的馬仲英。

  以上就是民國時期軍閥勢力一覽表的信息,如你想瞭解更多信息,敬請關註中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