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懷敗仗之一:2萬八路軍敗給岡崎大隊500人

2016-08-15 21:32:30

  彭德懷作為開國十大名將之一,在抗戰時期立下不少戰功,但是打戰總有失利的時候。而那年彭德懷率領兩萬八路軍共打不掉岡崎大隊500人,而這個歷史戰績是否真實?為什麼彭德懷率領兩萬八路軍的敗戰失利的原因是什麼?下面中國跟大傢講述彭德懷敗仗之一:2萬八路軍敗給岡崎大隊500人。 

  1940年8月20日20時,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一聲令下,一顆顆紅色攻擊信號彈騰空而起,劃破瞭夜空。剎那間,在華北5000裡交通線上,八路軍105個團、20餘萬人全線出擊,撲向日軍控制的車站和據點,槍聲、爆炸聲響徹華北,威震中外的“百團大戰”打響瞭。

  從8月20日到12月5日,百團大戰進行瞭百餘日,取得瞭輝煌的勝利,對全國抗戰產生瞭深刻影響。

  其中,發生在10月底的關傢垴戰鬥,是整個百團大戰中最慘烈、最有爭議的一場惡戰。

  此戰,八路軍以四個團的絕對優勢兵力圍攻日軍一個大隊500餘名日軍。雙方激戰兩晝夜,八路軍傷亡600餘人(一說2000人),日軍岡崎大隊死傷400多人(日軍稱岡崎大隊僅陣亡61人)。多年以後,因百團大戰而遭到批評的彭德懷還為這一役的損失而深感不安。

  岡崎大隊誤闖黃崖洞

  10月6日,日本華北方面軍多田駿司令官給第1軍下達作戰任務,合圍山西晉東南地區的八路軍第129師。岡崎大隊參加這次作戰,大隊長為岡崎謙受步兵中佐,共有官兵544名,輜重運輸人員400餘人。

  岡崎大隊10月11日沿山西省沁縣—西營—王傢峪路線東進,他們試圖尋找八路軍總部,施行“斬首”行動。25日,岡崎率500多人,繼續向東,沿桐裕河谷進入瞭黃崖洞。

  黃崖洞地處太行山脊山西黎城縣的深谷中,四面險峰環抱,唯一的出口是南面絕壁中裂開的一道裂縫,俗稱“翁圪廊”,僅容人出入,八路軍總部的水腰子兵工廠就設在此處。1939年,朱德、彭德懷、左權考察過這裡的地形後,一致決定將總部的軍械所遷到這裡。到1940年軍械所已具備月產400餘支步槍和大量子彈的生產能力,被視為“八路軍的掌上明珠”。

  當時,岡崎大隊並不知道黃崖洞有八路軍的兵工廠。據戰後生還的岡崎大隊老兵才田升回憶,他們不熟悉當地地形,加上糧彈匱乏且補給困難,走瞭許多冤枉路,直到10月28日才開始從左會反轉。在回憶中,才田升沒有提到發現八路軍兵工廠的事。

  彭德懷視兵工廠如八路軍的生命線,10月25日,剛從磚壁村轉移到黎城縣不久的彭德懷聽說日軍已經進入黃崖洞,勃然大怒。

  “哪個部隊守的翁圪廊?”彭德懷吼道。“特務團二營四連”,左權回答。

  “連長哪裡去瞭?為什麼讓岡崎進來瞭?”彭德懷十分氣惱。左權氣憤地說:“他們沒打就撤瞭!”

  彭德懷大聲叫道:“槍斃!槍斃!擅離職守,將連長槍斃!”

  彭德懷下令:消滅岡崎大隊

  彭德懷立即命令129師386旅的772團和16團趕往黃崖洞。

  10月28日,岡崎大隊在386旅一部打擊下,招架不住,準備取道武鄉縣再回沁縣,在蟠龍關傢垴附近駐紮下來。

  彭德懷決心消滅岡崎大隊。

  10月29日下午,彭德懷從黎城指揮所火速趕到蟠龍鎮石門村,親自坐鎮指揮。

  當晚,彭德懷舉行戰前會議,正式下達八路軍總部的作戰命令:由劉伯承、鄧小平指揮129師386旅、新編第10旅各一部;陳賡指揮385旅一部和決死第1縱隊25、38團各一部;彭德懷親自指揮總部炮兵團山炮連,於10月30日凌晨4時對岡崎大隊發起攻擊。

  與此同時,岡崎謙受出於職業軍人的敏感和軍事素養,率部連夜占據瞭關傢垴。

  關傢垴地處山西武鄉縣蟠龍鎮磚壁村正北13裡處,往南是黎城縣,西南是王傢峪,西邊是武鄉縣,西北是榆社縣,北邊是遼縣。北距省城太原300餘裡。這一帶崇山峻嶺,溝壑縱橫,是太行抗日根據地的腹心地區。

  關傢垴是群嶺環抱中的一個高高的山崗,山頂是一塊方圓幾百平方米的平地。其北面是斷崖陡壁,東西兩側坡度較陡,僅有南坡較平緩,方便出入。從軍事地形上看,關傢垴可謂易守難攻之地。南坡上住著50餘戶關姓人傢,沿山壁修建瞭一孔連一孔的窯洞。南坡的對面是一個比關傢垴更高的山崗,叫柳樹垴,與關傢垴互為掎角,從柳樹垴上可以利用火力控制關傢垴的通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