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21:33:26
韓信傳令全軍,不要殺害廣武君,有能活捉他的賞給千金。於是就有人捆著廣武君送到軍營,韓信親自給他解開繩索,請他面向東坐,自己面向西對坐著,像對待老師那樣對待他。
眾將獻上首級和俘虜,向韓信祝賀,趁機向韓信說:“兵法上說:‘行軍佈陣應該右邊和背後靠山,前邊和左邊臨水’。這次將軍反而令我們背水列陣,說‘打垮瞭趙軍正式會餐’,我等並不信服,然而竟真取得瞭勝利,這是什麼戰術啊?”韓信回答說:“這也在兵法上,隻是諸位沒留心罷瞭。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況且我平素沒有得到機會訓練諸位將士,這就是所說的‘趕著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在這種形勢下就要把將士們置之死地,使人人為保全自己而戰不可;如果給他們留有生路,就都跑瞭,怎麼還能用他們取勝呢?”將領們都佩服地說:“好。將軍的謀略不是我們所能趕得上的呀。”
井陘之戰的意義和影響
井陘之戰的結局,對楚漢戰爭的整個進程具有重大的意義。漢軍的勝利,使得其在戰略全局上漸獲優勢,即消滅瞭北方戰場上最強勁的敵手,為下一步“不戰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平定燕地創造瞭聲勢和前提,並為東進擊齊鋪平瞭道路,從而造就瞭孤立項羽的有利態勢。這雖然是一次戰役規模的戰爭,但卻有著戰略性質的地位。
在井陘之戰中,韓信的英明戰略發揮主觀能動性,有計劃地制造和利用趙軍的錯誤巧妙地掌握士卒“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不得已則鬥”的心理。從而一舉全殲趙軍,譜寫瞭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精彩篇章。趙軍的失敗,則在於主帥陳餘迂腐而又傲慢,並拒絕采納謀士李左車正確的作戰方案,昧於瞭解漢軍的作戰意圖。終於使趙軍喪失瞭優勢和主動地位,在處處被動中遭到全殲。
井陘之戰給後人留下瞭許多寶貴的啟示。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兵法的運用,貴在靈活創新,切忌死板教條。這正如宋代嶽飛所說的那樣:“先陣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在這方面,那位曾經在2100多年前“戰必勝,攻必克”,的風雲人物韓信堪稱表率。
以上是中國歷史網搜集關於井陘之戰的信息,如你想瞭解更多歷史戰爭,敬請關註中國歷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