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21:33:44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時,紅四方面軍轄第4軍、第5軍、第9軍、30軍、第31軍,共5個軍。據1936年10月15日朱德、張國燾給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的電報中統計:紅四方面軍第4軍5700人,第5軍4600人,第9軍9000人,第30軍8000人,第31軍5000人,方面軍直屬隊5000人,第30、第31軍傷病員800人,總計是3.81萬人。
總直屬隊:紅軍大學1215人,黨校433人,總司令部57人,一局112人,一臺38人,總衛生學校216人,供給處225人,通信營368人,各路司令部及地方機關約2000人,共計4664人。
紅四方面軍5個軍和直屬隊共計3.81萬人,再加上總直屬隊4664人,總人數為42764人。這個數字同毛澤東於1936年10月16日致電彭德懷所說的“四方面軍據朱電雲有四萬人”,差距不大。
1936年10月25日至30日,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遵照中革軍委和紅軍總司令部的命令,指揮紅30軍、紅9軍、紅5軍6個師16個團及直屬部隊西渡黃河,執行《寧夏戰役計劃》。關於紅四方面軍西渡黃河人數,1936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書記處給共產國際的電報說“人數兩萬兩千”。陳昌浩關於西路軍失敗報告說,西路軍過河人數約2.12萬人。紅四方面軍戰史說“共渡過兩萬一千八百餘人”。由此分析,紅四方面軍西渡黃河人數約2.2萬人左右。
紅四方面軍除西渡黃河部隊外,留下的紅4軍、紅31軍和方面軍直屬隊一部分,人數約在1.2萬人左右,主要依據是中共中央書記處於1936年12月2日給共產國際的電報,該電報說,“四方面軍之第四、第三十一兩軍約一萬二千人”。
可見,紅四方面軍最後長征勝利到達陜西的人數約1.2萬人左右。
四、紅2、6軍團(紅二方面軍)長征期間兵力有哪些變化?長征勝利時保存瞭多少兵力?
1934年8月,紅6軍團奉命西征時,全軍團約9700餘人。西征途中,紅6軍團遭受國民黨軍圍追堵截,特別是在甘溪戰鬥中遭受瞭重大損失。1934年10月,紅6軍團在貴州印江縣木黃與紅3軍(紅2軍團)會師時,3300餘人。紅3軍(紅2軍團)同紅6軍團會師時,全軍約4400餘人。兩軍團合計約7700餘人。
紅2、6軍團行軍作戰中,雖有不少減員,但曾有很大補充。兩軍團從貴州黔西、大定、畢節退出時比從桑植出發時增加瞭3000餘人。到達盤縣時尚保持桑植出發時的數目。到達雲南中甸時,比桑植出發時約減少1000名,約1.6萬人。
1936年7月,紅2、6軍團同紅四方面軍會師時,其兵力數為1.43萬人。7月5日,根據中革軍委命令,紅2、6軍團和原屬紅一方面軍第32軍(紅9軍團)合編為紅二方面軍。關於兩軍會師時的兵力數,任弼時1936年11月在《紅二、六軍團從湘鄂邊到康東北長征經過》一文中回憶道:“現在兩軍團人員共計一萬四千,比桑植出發時少三千餘。”
關於紅二方面軍兵力數量,1936年10月15日朱德、張國燾在給中共中央、中央軍委電報中說,據1936年9月1日統計:第2軍團7643人,第6軍團4059人,第32軍2677人,共計1.4379萬人。
1936年10月22日,紅二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東北的將臺堡(今屬寧夏)同紅一方面軍會師。此時,紅二方面軍尚有兵力1.1萬餘人(一說1.33萬餘人)1936年12月2日,中共中央書記處在給共產國際的電報中說:“二方面軍約一萬人已與一方面軍回合與定邊、環縣地域。”紅二方面軍是各路紅軍長征中損失最小的。長征出發時1萬餘人,到將臺堡會師時還是萬餘人。
1936年11月,毛澤東在陜西保安會見紅二、四方面軍部分領導同志時,高度贊揚紅二方面軍在長征中為中國革命保存瞭大量有生力量。毛澤東說:“二、六軍團在烏蒙山打轉轉,不要說敵人,連我們也被你們轉昏瞭頭,硬是轉出來瞭嘛!出貴州,過烏江,我們付出瞭大代價,二、六軍團討瞭巧,就沒有吃虧。你們一萬人,走過來還是一萬人,沒有蝕本,是個瞭不起的奇跡,是一個大經驗,要總結,要大傢學”。
綜上所述,中央紅軍主力(陜甘支隊)到達陜北時約7000餘人;紅25軍長征勝利到達陜北時兵力約3400餘人;紅四方面軍除去犧牲的西路軍2萬餘人,保存下來約1.2萬人;紅二方面軍長征勝利時人數為1.1萬餘人。總計,紅軍長征勝利最後保留下來的兵力3萬多人。
以上是中國歷史網搜集關於長征的信息,如想瞭解更多信息,敬請關註中國歷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