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為何長征 達陜北時紅軍還有多少兵力?

2016-08-15 21:33:44

  當年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以及紅二十五軍長征的歷史在世人眼裡歷歷在目,當時遠征的艱難道路讓不少士兵吃草啃樹皮堅持下來。當然艱險的路途上也損失一些兵力,那麼紅軍長征達陜北還剩多少兵力?下面就跟隨中國小編一起去瞭解下吧。  

  毛澤東在1962年七千人大會上的講話中說:“經過長征,這三十萬人縮小到兩萬多人,到陜北以後,補充瞭一點,還是不到三萬人。”毛澤東在1971年視察南方講話中進一步說:“長征前紅軍三十萬。到陜北剩下二萬五千人。”

  1944年4月12日,毛澤東在《學習和時局》一文中說:“共產黨在一九三七年,因為在內戰時期受瞭挫折的結果,僅有四萬左右有組織的黨員和三萬多人的軍隊。”

  那麼,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後,到底是3萬多人,還是2.5萬人?各路紅軍長征勝利分別保存瞭多少兵力?

  一、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長征期間兵力有哪些變化?到達陜北時保存瞭多少兵力?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出發時,軍委第1野戰縱隊(由紅軍總部和幹部團組成,下設4個梯隊)、第2野戰縱隊(由中共中央機關、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機關、後勤部隊、衛生部門、總工會、共青團等組成)和第1、第3、第5、第8、第9軍團,共8.6萬餘人。

  1934年11月底至12月初,中央紅軍在突破第四道封鎖線的湘江戰役中遭受瞭重大損失。紅軍過湘江後,已從長征開始時的8.6萬餘人銳減到3萬餘人。這是“左”傾教條主義領導者實行逃跑主義所造成的嚴重惡果。

  1935年1月中央紅軍占領遵義,在此召開瞭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據統計,遵義會議時,中央紅軍的兵力總數約為3.7萬餘人。1935年6月,中央紅軍翻越雪山夾金山後,於四川懋功地區與紅四方面軍會師,此時,中央紅軍人數已減少至2萬餘人。

  1935年9月,在張國燾企圖危害中央的情況下,中共中央為貫徹北上方針,避免紅軍內部可能發生的沖突,決定率領紅一方面軍的第1、第3軍(原第1、第3軍團)編為陜甘支隊北上。編為左路軍的紅5、紅32軍(原第5、第9軍團)爾後隨紅四方面軍行動。據《彭德懷自述》回憶,當時編為陜甘支隊的紅1、紅3軍計1.4萬餘人。

  1935年10月,陜甘支隊到達陜北吳起鎮,此時的兵力總數約7000餘人。

  1935年11月,恢復紅一方面軍番號,紅15軍團編入紅一方面軍。紅一方面軍下轄紅1軍團、紅15軍團,全軍共1萬餘人。

  一年後,部隊有所擴大,到1936年8月底,紅一方面軍連同地方部隊已發展到3萬餘人。其中在根據地內擴大1萬人(地方部隊在內),東征時在山西擴大8000餘人。3萬餘人的數字,在1936年8月28日中革軍委參謀部給共產國際的實力統計電報中可以得到證明。參謀部在給共產國際的電報中說:紅一方面軍第1軍團約8000人,第15軍團約6000人,直屬部隊7300餘人,地方部隊6000餘人,紅軍大學800人,在陜南的紅74師2000餘人。以上共3萬人。

  綜上所述,紅一方面軍主力(陜甘支隊)長征到達陜北時兵力約7000餘人。後紅15軍團編入紅一方面軍後,兵力為1萬餘人。1936年8月,在陜北的紅軍部隊發展到3萬餘人。  

  二、紅25軍長征期間兵力有哪些變化?到達陜北時保存瞭多少兵力?

  1934年11月,紅25軍出發長征時,撤銷師的建制,軍直轄3個步兵團(第223、第224、第225團)和手槍團,共2980人。

  12月,紅25軍進入陜西南部,開始創建鄂豫陜革命根據地。至1935年5月,紅25軍主力發展到3700多人,地方遊擊師、抗捐軍發展到2000多人。

  1935年7月,紅25軍從陜西灃峪口地區出發繼續長征時,全軍4000餘人。

  9月,紅25軍長征勝利到達延川永坪鎮時,全軍共有3400餘人。

  三、紅四方面軍長征期間兵力有哪些變化?長征勝利時保存瞭多少兵力?最後到達陜西時有多少兵力?

  1934年5月初,紅四方面軍長征開始時,共5個軍(第4軍、第9軍、第30軍、第31軍、第33軍)、11個師(第10師、第11師、第25師、第27師、第88師、第89師、第90師、第91師、第93師、第98師、第99師)、33個團,再加上補充師、紅軍大學(原彭楊軍政幹校),婦女獨立1團、2團,炮兵團、特務團,共8萬餘人,加上隨行的黨政機關、醫院和工廠職工等,總計約10萬人。

  1935年6月,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9月,紅軍總部為左、右兩路軍。一方面軍的5軍(原紅5軍團)、32軍(原9軍團)編入左路軍,後隨四方面軍行動。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