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時間順序上也能看清這一事實。
從日本在二戰的戰爭時間順序來看日本的投降之謎
1945年7月2日,美軍血戰三個月終於占領沖繩島,日本國門洞開;進攻日本本土的強大的史無前例的海空力量已雲集於此。其它軍艦不說,光航空母艦就有80多艘,各種飛機14847架,用於登陸作戰部隊39個師。然而,面臨滅頂之災的日本法西斯,仍然拒不投降。
1945年8月6日,美國在廣島投放瞭第一顆原子彈;
8月9日,美國在長崎又投放瞭第二顆原子彈;
8月10日(一說8月9日夜)日本天皇召開禦前會議,決定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當天夜晚,同盟國電臺迅速廣播瞭這一消息;
8月14日,日本天皇在禦前會議下達停戰決定。陸相阿南大將盡管已決意自殺,但仍訓示屬下陸軍:“如今陸軍前進的唯一道路隻有遵從天皇的決定。”
8月14日晚上開始,東京中央廣播電臺一直反復播送重要通知:15日正午有重要廣播,全體國民務期普遍收聽。
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通過電臺正式宣佈投降詔書。
從上述一連串緊湊的震撼世界的大事件來看,是美國的原子彈最終逼使瘋狂的日本不得不投降。或者說,日本投降是早晚的事,而兩顆原子彈成瞭促其盡快投降的導火線。
蘇聯出兵東北,和美國向長崎投放的第二顆原子彈幾乎同時,即1945年8月9日。雖然攻勢凌厲,勢如破竹,但是隻進攻瞭一天,8月10日日本就決定投降。在一天之內,能取得多少戰果,能對日本構成多少威脅,就能迫使天皇決意投降?一天之內,電報往復,禦前開會,激烈爭論,天皇拍板,這一系列決定日本命運的大事件的過程,能來得及嗎?
即使蘇聯幾天後占領瞭東北,消滅瞭早被日本大本營抽空的關東軍,也遠未征服日本。須知,日本還占領著幅員遼闊的大半個中國和東南亞,還有350萬精銳之師在國外橫行無忌。以日本軍隊的武士道驕橫不屈的精神,即使蘇聯從陸地逐步推進,橫掃千軍如卷席,徹底解放中國和東南亞,最快也得半年以後,那也不一定能促使日本投降。
更何況,侵華日軍多年來節節勝利,一直保持著不敗紀錄。中國軍民雖經八年抗戰,連一座大城市也解放不瞭。即使在1945年日本在國際上露出敗象之際,仍然在湘鄂贛大敗國民黨軍隊。按照日本的氣勢和軍力,是絕不會投降的。1945年8月10日,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大將致電陸軍大臣阿南大將,表達瞭決不投降的堅定意志:在國外領兵作戰、常勝不衰的元帥大將態度強硬,誓死不降,在日本國內,大本營的首腦們,更像輸紅瞭眼的賭徒,提出瞭“舉國玉碎”的本土決戰計劃,用武士道精神鼓動一億國民以生命保衛國傢。
所以,用常規武器打常規戰爭,用在陸地上逐步推進的方式短時間內迫使日本投降,是根本不可能的。隻有用原子彈這種超常規武器,這種大規模殺傷武器,這種瞬間就能毀掉一座城市,瞬間能讓幾十萬人死於非命,而且不可預知,不可抗拒的現代化武器才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