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21:38:25
柏舉之戰是春秋時期的戰爭,是吳王闔閭派兵攻打楚國的戰爭,而此戰的交戰地點是在柏舉,所以,這也是柏舉之戰這個名稱的由來,且,此戰同時也是東周時期的一個大戰爭。那麼,柏舉之戰發是怎麼發生的?柏舉又是在哪的?柏舉之戰發生在什麼時候?帶上以上疑問,跟隨著小編一起往下看吧。
交戰雙方
吳國是春秋時期長江流域下遊的的一個國傢,吳君壽夢繼位後開始崛起。吳國國境位於今蘇皖兩省長江以南部分以及環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吳國的核心。
楚國是南方大國,春秋以來吞並的諸侯國最多,但自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四年)楚昭王即位後,不僅內政腐朽,而且又與周邊國傢如唐、蔡等國不和。
柏舉之戰是怎麼發生的
公元前512年(周敬王八年),吳王闔閭在先後滅掉歸附楚國的小國徐國和鐘吾國後,想趁機大舉伐楚,但孫武認為楚國實力仍很強,便進言道:“楚國是天下強國,非徐國和鐘吾國可比。我軍已經連滅二國,人疲馬乏,軍資消耗,不如暫且收兵,蓄精養銳,再等良機。”伍子胥也勸吳王道:“人馬疲勞,不宜遠征。”並獻策說:“現今楚國內部不和,我軍如用一部人馬出擊,楚軍必定全軍出動,等楚軍出動後,我軍再退回,這樣經過幾年後,楚軍必然疲憊不堪。那個時侯,便可考慮大舉伐楚。”
那麼,柏舉之戰發生在什麼時候
公元前506年春,晉、齊、魯 、宋、蔡、衛、陳、鄭、許、曹、莒、邾、頓、胡、滕、薛、杞、小邾十八國諸侯在召陵會盟,共謀伐楚。
同年四月,晉國指使蔡國出兵攻滅楚之附庸沈國。楚國遂發兵圍攻蔡國。蔡國向晉國求救,晉卿荀寅索賄不成不出兵救蔡。
吳國君臣認為全力攻楚的良機已至,決定以救蔡為名出兵伐楚,吳王闔閭禦駕親征,以孫武和伍子胥為大將,弟弟夫概為先鋒,傾全國水陸之師三萬人由淮水逆流而上,從楚守備薄弱的東北部突入楚境,至戰略要地州來,然後棄舟登陸,以蔡、唐軍為先導,孫武挑選3500名精銳步卒為前鋒,輕裝前進繞過大別山脈,穿過楚北部的大隧、直轅、冥阨三關險隘,深入楚國腹地,直趨漢水,完成瞭對楚的戰略突襲。
柏舉之戰創造瞭春秋時期攻占大國都城的先例
闔閭九年(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率師會蔡、唐之師伐楚,柏舉之戰,五戰五捷,大敗楚軍,僅10天即進入楚國國都郢。
以上是中國小編針對關於柏舉之戰發是怎麼發生的?柏舉之戰發生在什麼時候做出的相關方面的解說,想要瞭解更多,敬請關註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