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最慘烈十大戰爭 清末農民起義死亡超億人

2016-08-15 21:40:34

  歷史的演變是總是經過一些槍劍戟搏擊的場面,血肉對峙的戰爭。有利益,就有戰爭。而古代就曾爆發大規模的戰爭和經典戰役。當然造成死亡人數也是驚人,當然血流成河、生靈塗炭經歷過很多朝代,下面就由中國盤點中國古代十大最慘烈戰爭。

  中國古代最慘烈十大戰爭  

  NO.10 秦末農民戰爭

  秦末農民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規模的農民大起義。秦始皇統治時期,大規模地興建宮殿和陵墓,以及築長城、修馳道,對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費瞭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極大地加重瞭人民的徭役和賦稅負擔。同時,還制訂嚴刑酷法,使人民動輒觸犯刑律。秦末農民戰爭始於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其後各地響應,其中屬項羽和劉邦領導的兩支軍力最強。推翻瞭秦朝,打擊瞭地主階級。

  史書《史記 平準書》記載,從公元前195到公元前205年西漢建國初期,共歷十年。秦朝末年有2000多萬人,到漢初,原來的萬戶大邑隻剩下兩三千戶,消滅瞭原來人口的70%。大城市人口剩下十分之二三。甚至出現瞭“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蓋”的現象。

  NO.9 西漢王莽之亂

  西漢平帝元始五年,平帝病,莽以自身祈禱上天代平帝病死;但是平帝卻死瞭。立孺子嬰為皇太子,隻有兩歲,太皇太後據群臣之意,叫莽代天子朝政,稱假皇帝,臣民則稱為攝皇帝,自稱“予”。此時莽五十一歲,值公元六年,年號稱為居攝元年,翌年,東郡太守翟義及槐裡人趙明、霍鴻起兵反莽,聲勢浩大,莽派王邑平息,稱帝之心浮現。此時讖緯禪讓之說盛行,符命、圖書,層出不窮,如“求賢讓位”、“漢歷中衰,當更受命”、“天告帝符,獻者封侯”,莽則大加利用,獻符命的人,皆得豐厚賞賜,有名哀章之人,更獻上金匱策書至漢高祖廟,大意言莽為真命天子,表中有十一人都有官銜,次日莽則入高祖廟拜受,禦王冠即天子位,國號新,稱始建國元年(公元九年),莽年五十四歲。從安漢公─宰衡─假皇帝─真皇帝其計八年,中國歷朝除瞭貴族革命及平民革命之外,另開篡奪之例。

  西漢時期全國人口5959萬,經過西漢末年的混戰,到東漢初的公元57年,人口2100萬。損失率65%。20年間,西安的人口從68萬減到28萬,大荔從91萬減到14萬,興平縣從83萬減到9萬,綏遠縣從69萬減到2萬。

  NO.8 三國鏖戰

  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那屬於戰亂時期,戰場交鋒中“死者過半”實屬傢常便飯。由於兵員匱乏,能夠從事農業耕作的男性青壯年多數都被征去當兵,其中又有不少人死亡,傢中老弱婦孺無力很好耕作,導致田地荒蕪和大批人餓死,屍橫遍野又無人掩埋,腐爛後引發大規模瘟疫。

  公元156年東漢全國人口5007萬,經過黃巾起義和三國混戰,公元208年赤壁大戰後的全國人口為140萬,公元221年人口下降到90萬,損失瞭98.3%。中原大地一片“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的慘狀,公元208年赤壁之戰曹操說漢末三國大動蕩活下來的人隻是原來人口的1%!一直到公元265年,三國人口總計才767萬。

  NO.7 晉八王之亂與“五胡亂華”

  從公元291年開始,先後有汝南王亮、楚王瑋、趙王倫、齊王、長沙王、河間王、東海王越及成都王穎八王為爭奪皇位,在洛陽相互攻殺,戰亂歷時十六年之久,死亡人口達數十萬人,許多城鎮均被焚毀,史稱“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使西晉初年並不十分發達的經濟受到更為嚴重的破壞。與此同時,關東地區又爆發瞭罕見的蝗災和瘟疫。史書《晉書 食貨志》記載,至於永嘉,喪亂彌甚。雍州以東,人多饑乏,更相鬻賣,奔迸流移,不可勝數。幽、並、司、冀、秦、雍六州大蝗,草木及牛馬毛皆盡。又大疾疫,兼以饑饉”,“流屍滿河,白骨蔽野”

  到瞭東晉時期,塞北多個胡人的遊牧部落聯盟趁中原的西晉王朝衰弱空虛之際,大規模南下建立胡人國傢而造成與中華正統政權對峙的時期,史稱五胡亂華。“五胡”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的遊牧部落聯盟。百餘年間,北方各族及漢人在開啟華北地區建立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的國傢,開啟瞭五胡十六國時期。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