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21:40:08
孟良崮戰役是轉變華東戰局的關鍵一戰,中國共產黨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以27萬人對抗國軍約45萬人。,三天時間,解放軍以少敵多,在國軍重兵雲集的地區將74師全軍覆滅,並且拿下瞭敵方上將張靈譜首級,宣告勝利。
據瞭解,國民黨74師是當時國民黨五大主力軍之一,裝備美械裝備,是甲種裝備師,也是蔣介石指定的典范不對,但卻在這場戰役中被全部殲滅,其中到底有什麼驚人的真相呢?中國(www.lishi.com)小編這就來為大傢揭曉。
孟良崮戰役國民黨74師全殲真相
1947年3月,蔣介石集中兵力對陜北解放區和山東解放區實施重點進攻,企圖先占領陜北和山東,再占領華北和東北,進而占領全中國。在山東戰場,集重兵40餘萬,由顧祝同坐陣徐州指揮,分別由湯恩伯、王敬久、歐震組成3個機動兵團,沿臨沂至泰安一線,齊頭北進,企圖一舉殲滅華東野戰軍主力於沂蒙山區。為粉碎國民黨軍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陳毅、粟裕精心佈陣,開始與之鬥智鬥勇。當時,進攻山東解放區的國民黨軍各部相當集中,為避免在進攻中被分割殲滅,采取瞭“密集靠攏,加強維系,穩紮穩打,逐步推進”的方針。
為瞭調動國民黨軍隊,迫使其分開,以便在運動戰中將其各個擊破,在1947年4月初到5月初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粟裕先後制定瞭5次調動國軍的計劃,指揮部隊時南時北,忽東忽西,誘使其往返行軍裡程達1000公裡以上,極大地消耗、迷惑瞭國民黨軍,終於導致第一兵團湯恩伯判斷失誤,認為陳毅、粟裕在他們強大軍隊的連續擠壓下,已變得驚慌失措,不敢應戰。於是,命令所轄各部發動全線進攻,以74師為主要突擊力量,由淮陰出漣水,進入魯南之臨沂,擔任開路先鋒,向蒙陰進攻。為保證74師行動安全,湯恩伯還把黃百韜整編第25師、李天霞整編第83師置其左右,翼護其行。74師很快就占領瞭郯城、新泰、蒙陰,於5月11日從垛莊占領黃鹿寨、三角山、楊傢寨、孟良崮,前鋒直指華東野戰軍指揮部所在地坦埠。由於國民黨軍隊擬對華東野戰軍實施中央突破,擔當中路主攻的74師態勢勢必稍形突出,這樣就將原來在一條線上齊頭並進的整編第25師、整編第83師稍微落在瞭後面,為華野圍殲74師造成瞭有利戰機,但在戰役發起前此兩翼部隊距74師皆不到10公裡。
粟裕通過對收集到的各種情報進行綜合分析,根據戰局發展,決定以中央反突破對付國軍的中央突破,采取正面反擊、兩翼楔入、斷其退路和阻擊各路援軍的戰法,將74師從國軍重兵集團中割裂出來予以圍殲。戰機難得,稍縱即逝。決定圍殲74師是陳、粟在很短時間內定下的決心,5月11日晚摸清74師動向,5月12日中午正式下達瞭圍殲74師的作戰命令。
華東野戰軍以第1、第8縱隊楔入整編74師的左右鄰結合部位,迂回穿插,搶占蘆山,以第6縱隊趕至垛莊封閉合圍口,斷其退路以第4、第9縱隊實施正面突擊,而以第2、第7、第3、第10縱隊分別阻擊、箝制萊蕪第5軍、新泰整編第11師、河陽第7軍和整編第48師。此時,第74師師長張靈甫很快明白瞭粟裕要圍殲自己的計劃。
不過,當時解放軍對其雖已有合圍之勢,但張靈甫憑其74師32000人的兵力及該師豐富的作戰經驗,隻要向左或右方轉進,便可與國民黨軍83師或25師靠近會合,因該師與這兩個師都隻相距不到10公裡。一旦與其中一支會合,張靈甫的危險便會解除,粟裕指揮的解放軍便不會那麼容易能圍殲74師瞭。更何況,國民黨軍40餘萬兵力大都在周邊lOO多公裡范圍內,隨時都會開過來。
因此,在發現粟裕部隊對其有合圍之動向後,張靈甫不但沒有迅速撤離,面對險情,他反而作出瞭“將計就計”的決策,將部隊拉上瞭就近的孟良崮,主動讓解放軍來包圍自己。張靈甫幻想讓74師做一個“釣餌”,在解放軍10多萬大軍圍住他的同時,周邊的40多萬國民黨軍則從外面又反包圍解放軍。
張靈甫相信,周邊幾十萬國民黨軍,近則隻有不到10公裡,遠也不過100多公裡,他們開到這孟良崮,最多不過是一兩天的時間。而憑74師的強大軍事實力與孟良崮的險要山勢,在此堅守一兩天不成問題。他認為,隻要四面的國民黨軍一圍過來,他的74師不但能解圍,更能實現“中心開花”的效果,使國民黨軍創造出在孟良崮圍殲陳毅、粟裕的華東解放軍的大捷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