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紂是周武王克商中的關鍵的一戰,是約公元前1046年,以周武王帶領的周部落為主的聯軍起兵討伐商王帝辛,最終導致商王朝滅亡的一場戰爭。那麼,你知道武王伐紂的性質是什麼嗎?揭武王伐紂的性質。
武王伐紂的故事
商朝末年,活動在渭河流域的姬姓周部落逐漸強大,季歷繼位後,師承古公亶父遺道,推行仁義,使周逐漸強盛,諸侯很多都歸順瞭他。商王文丁時,季歷受封為“牧師”,成為西伯。因權重遭忌,季歷被軟禁絕食而死,自此周與商之間埋下瞭仇恨的種子。季歷去世後,其子姬昌繼位。
機場即位後篤行仁義,士人紛紛投奔他,商臣崇侯虎對商帝辛進讒說:“西伯積德行善,諸侯歸心,將不利於天子。”因而帝辛把姬昌囚禁在羑裡(今河南湯陰北)。
姬昌在未完成翦商大業前夕逝世,其子姬發繼位,是為周武王,姬發以薑尚做他的師,周公做他的傅,召公、畢公一班人輔佐武王,遵循文王的遺業,韜光養晦、勵精圖治。周武王九年(前1044 年),姬發先在畢祭祀文王姬昌,然後前往東方舉行閱兵,到達盟津(今河南孟津)。
周武王十一年(前1046 年),帝辛殺王叔比幹,囚兄長箕子,大師疵、少師彊抱著他們的樂器去投奔周。這時武王姬發發覺攻打商的時機即將到來,向所有的諸侯宣告說:“殷犯下大罪,不可不合力討伐。帝辛聽說姬發前來,也發兵七十萬抵禦姬發。姬發派師薑尚和百夫長挑戰,用大卒馳擊帝辛的軍隊。帝辛的軍隊雖然人多,但都無心作戰,隻盼武王趕快攻入。帝辛的軍隊都掉轉武器攻紂,為姬發做內應。姬發馳擊帝辛的軍隊,帝辛的軍隊潰不成軍,背叛帝辛。帝辛逃跑,退入城中,登上鹿臺,把他的寶玉都穿戴在身上,自焚而死。
武王伐紂的性質
武王伐紂的性質是奴隸主貴族領導的推翻暴君的戰爭。
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戰爭史自私有財產和階級以來就開始瞭,不過,原始社會各部落間的戰爭,純粹是為瞭掠奪,但進入階級社會以後,戰爭就帶有一定的目的性,奴隸制國傢從他誕生之日起,奴隸主階級及其政府,為瞭適應奴隸制生產方式的需要,經常補充他的基本勞動力——努力的來源,就不斷的采取戰爭手段,對外進行掠奪,應該說,以掠奪為天職,掠奪是奴隸主的本性,這就是武王伐紂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