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之戰是春秋時期的戰爭,此戰其時間約發生於公元前722年,同時也是周平王四十九年,是鄭莊公率軍在鄭地鄢(今河南鄢陵西北)擊敗叛軍的作戰。那麼,你知道鄢之戰是怎麼發生的嗎?鄢之戰有什麼歷史背景?揭秘公元前722年鄢之戰是怎麼發生的。
鄢之戰是怎麼發生的?
春秋早期,地處中原腹地的鄭國(今河南中部)是實力較強的諸侯國。
鄭武公病故後,其子莊公執政。莊公母武薑偏愛次子段,在其請求莊公把地勢險要的制(今河 南滎陽西北)封給段作食邑遭拒絕後,又為段請封於京邑(今河南滎陽東南)。段居京後,為篡奪鄭國政權,致力於築城儲糧,擴充軍隊,修造戰具,並占領鄭國西 部及北部的兩個邊邑作為私邑,將其控制地域延伸到鄭東北部的廩延(今河南延津北)。
至此,段欲篡權企圖已暴露無遺。鄭莊公在對其防范的同時,采取欲擒故縱 的策略,伺機行事。
周平王四十九年五月,段以居於新鄭的武薑為內應,據京邑反叛,準備進攻新鄭(今河南境)。鄭莊公認為時機已成熟,遂令大夫子封(公子呂)率戰 車200乘攻打京邑。京人將段逐出,迫其率叛軍退守鄢邑。鄭莊公又親自率軍攻克鄢邑,擊潰叛軍。段出逃到共國(今河南輝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