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戎攻齊之戰是發生在周桓王林十三年期間的戰爭,是北戎入侵齊國的作戰,其時間約發生於公元前706年。那麼,北戎攻齊之戰是怎麼發生的呢?揭公元前706年北戎攻齊之戰發生的始末。
北戎,又稱山戎,是匈奴的一支。北戎是我國春秋時期北方的一支較強大的少數民族。活動地區在今河北省北部。
齊國是周朝的諸侯國,分為薑齊和田齊,疆域大致在今山東省偏北的大部及河北省西南部,東靠海,西南和莒國(莒國為楚國所滅,但是莒國的全境後來為齊國占領)、杞國、魯國等國接界。北和燕國接界,西和趙國、衛國接界。國都在臨淄(今山東省臨淄區)。
那麼,北戎攻齊之戰是怎麼發生的呢?
北戎在春秋戰國前一度相當強大,在河北省北部、遼寧省西南部和內蒙古東南部曾建立瞭孤竹、令支、屠何、無終諸國。山戎勢力強大,不斷南下侵擾中原,與鄂、齊、燕、晉等中原諸國,屢次發生大規模的戰爭,這就是歷史上的“山戎痛燕”等事的背景。自然,中原諸國也不斷攻伐山戎。
公元前706年,周桓王十四年 魯桓公六年 晉湣侯元年陳厲公元年楚國攻隨國。北戎攻齊國,鄭太子忽帥師救齊。周王命虢仲、芮伯、梁伯、荀伯、賈伯討伐晉曲沃武公,立哀侯弟湣為君,是為晉湣侯。
第二次與北戎的戰爭在公元前706年,北戎入侵齊國,齊國向各諸侯國求援,當時不少諸侯國都派遣出援齊部隊,但擊退北戎進攻的,主要是由太子忽統率的鄭國軍隊,在鄭國公子忽幫助下打敗狄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