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公元 前19世紀後期夏季杼攻東夷之戰的始末

2016-08-15 21:47:00

夏季杼攻東夷之戰是發生在夏王季杼時期 的戰爭,其時間約發生於公元前19世紀中後期,是夏王季杼派兵共戴東夷的作戰。那麼,你知道夏季杼攻東夷之戰是怎麼發生的嗎?揭秘公元前19世紀後期夏季杼攻東夷之戰的始末。

東夷又稱夷方,夷又有諸夷、四夷、東夷、西夷、南夷、九夷等稱。不同時期指不同群體,即早期東夷與之後的東夷所指的群體有所區別,早期東夷是華夏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夏代400餘年中,除與有扈氏甘之戰發生在今陜西省關中外,其餘未見與西方部落及方國戰爭的記錄。與此相對照,夏與東方的鬥爭劇烈得多。夏啟殺後益自立為後(王),傳至太康,即發生瞭有窮氏後羿“代夏政”的大變革,接著寒浞代羿,前後40年,少康復國。一直到少康兒子後杼才消滅有窮氏,使夏朝得以鞏固。自後啟至後杼約半個世紀與東夷鬥爭,主要是在今山東北部以及河南東北部與河北南部,今山東與河南、河北接壤的地區展開。後杼以下,對東方各部落與方國的征伐及交往,已轉移到泰山以東以南地區,所見“九夷”名稱及其分佈已在“東夷的分佈”中敘述。

夏季杼攻東夷之戰的始末

少康復國後,東夷中不少部落仍不服夏朝統治,與夏抗爭,東夷諸部中僅方夷來朝。少康以太康失國為鑒,重視發展生產,國力增強,至其子予(又作杼)繼位後,開始對東夷采取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一度遷都於老丘(今河南開封陳留北),並且為對付善射的東夷,改善武器裝備,改進和發展瞭兵士的甲胄和矛。東征之戰取得節節勝利,一直打到東海海濱,杼因此舉而為後世稱頌。
《國語·魯語》說:“杼能帥禹者,夏後代報焉”極言杼東征東夷對鞏固和發展夏王朝的作用,並以之與禹相提並論,深受後代崇敬。事實也證明,杼征東夷確實收到瞭預期的效果,至杼子槐(又作芬)在位時,風夷、黃夷、於夷、方夷等九夷均承認夏的統治而入都朝見。
可以說征東夷之戰,不僅加強瞭夏夷之間的交往和聯系,同時使夏王朝的統治由今豫西晉南地區擴展到黃河中下遊地區以至淮河流域,進一步促進瞭這些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華夏族的形成。
另外,這場戰爭對兵器和軍隊的發展起到瞭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