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武丁對西北遊牧民族的戰爭是在商王武丁時期的戰爭,其時間約發生於公元前13世紀,是商軍與西北眾多遊牧族(今山西、陜西、甘肅、青海、內蒙古一帶)軍隊的戰爭。那麼,武丁對西北遊牧民族的戰爭是怎麼發生的呢?揭公元前13世紀商武丁對西北遊牧民族的戰爭的始末。
公元前13世紀,武丁通過對周圍小國用兵,鎮壓叛國、爭取與國,擴大瞭四土,使商王朝的統治得到鞏固和加強。在此基礎上,武丁開始對西北勁敵遊牧民多方的作戰。當時商王朝勢力范圍大致西達今陜西西部,北至河北北部,與遊牧民活動地域接壤。
夏商時在今甘肅、陜西北部、山西北部至內蒙古河套廣大地區,以遊牧為主的古族日益強大起來。社會發展正處於強則分種為酋豪,弱則為人附落,更相抄暴,以力為雄(《後漢書西羌傳》)的軍事民主制時代。因生產生活方式不同,商人常將他們視為異族,統稱為羌、戎,將其大量擄掠作為奴隸和人祭的犧牲。而經濟相對發達,富裕的商王朝也成為崇尚武力的遊牧民侵暴目標。
其中,強種如土方、羌方等,有時單獨行動,有時結成聯盟或互相配合,經常突入商王朝邊鄙或屬國,擄掠人口、莊稼、牲畜,襲擊奴隸勞營,造成奴隸逃亡,對商王朝構成很大威脅。為消除邊患,武丁集中力量連續多年對西北用兵,以傾國之師征?方、土方,又帥師協同蒙侯虎大軍攻諸方,通過對於西北多方的進攻,基本解除瞭遊牧部落的威脅。其部落有的被攻滅,首領被擒殺,土地被奪占,在那裡建立起商人的邑落,有的因戰敗降服於商或遠徙他鄉;也有的一度衰敗,久後崛起再度與商為敵。此階段戰爭至祖庚時才基本結束。
武丁對西北遊牧族多方的戰爭,使商王朝基本解除瞭邊患,擴大瞭疆域,將中原王朝的統治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此後,中原與西起甘肅,環內蒙古河套以北的地區進一步加強瞭聯系與相互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