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公元 前718年制北之戰是怎麼發生的

2016-08-15 21:49:06

制北之戰是是發生在春秋時期同時也是周恒王二年時期的戰爭。其時間約發生於公元前718年,是在鄭莊公圖霸中原之戰中,鄭軍在北制(即制,今牛河南滎陽汜水鎮)擊敗南燕軍的作戰。那麼,制北之戰是怎麼發生的呢?制北之戰有什麼歷史背景?

制北之戰有什麼歷史背景?

鄭莊公采取遠交近攻之策,聯合齊、魯對付鄰近的宋、衛,多次與宋、衛發生爭戰。周桓王元年(公元前719),宋、衛聯合陳、蔡攻鄭,先是圍鄭都東門(史稱“東門之役”),繼而擊敗鄭徒兵,搶走大批糧食。


制北之戰是怎麼發生的呢?

周桓王二年四月,鄭莊公為 抱去年宋、衛、陳、蔡聯兵攻鄭之役,發兵攻衛。一度進至衛郊。衛以甘屬國南燕(今河南延津東北)軍南下反擊鄭國。鄭大夫祭仲、原繁、泄駕率三軍北上迎敵。 為出奇制勝,鄭莊公命太子忽、公子突暗率一軍迂回至燕軍背後。燕軍按傳統戰法,全力對付正面鄭軍,對其背後疏於防范。六月,太子忽、公子突率所部及北制駐 軍向燕軍背後突然發起攻擊,大敗燕軍。
此戰,鄭軍打破傳統戰法,迂回襲敵獲勝,是為中國軍事史上有記載的迂回進攻作戰之始。時人因燕軍之敗而有"不備不虞,不可以師"(《左傳·隱公五年》)之評,成為後世用兵的鑒戒。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