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公元 前561年莒攻魯之戰是怎麼發生的

2016-08-15 21:52:13

莒攻魯之戰是發生在春秋時期的戰爭,其時間約發生於公元前561年,是莒國派兵攻打魯國的戰爭。那麼,莒攻魯之戰是怎麼發生的呢?莒攻魯之戰有什麼歷史背景?揭秘莒攻魯之戰的始末。
莒地,商為姑幕國,春秋時期為莒國,漢代為城陽國,國君為己姓,建國於前1046年,建國君主是茲輿期。齊桓公為公子時,曾到莒國避難,留下“勿忘在莒”的典故。
魯國,中國周朝分封的諸侯國,國君為姬姓,侯爵,首任國君為周武王的弟弟周公之子伯禽。西周初年周公輔佐天子周成王東征滅掉瞭夥同武庚叛亂的奄國,分封周公長子伯禽於奄國故土,建立魯國,國都為曲阜,疆域在泰山以南,今山東省南部。

春秋時期,莒魯兩國經常發生邊界摩擦,魯隱公二年(前722年),紀國國君波帛,與莒子在密會盟,調和莒魯兩國關系。後經莒子多次斡旋,終於在隱公八年(前717年),“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於浮來”(《左傳》)。從此,莒魯兩國重修舊好。
但是,到瞭公元前599年,魯國出兵伐邾國,第二年,兩國連兵攻打莒國。
此後十年間,莒國一直收到領國的侵略,一直到齊國自持強大,開始欺負魯國,又侮辱晉國派來的使臣,形勢發生變化。晉國、魯國、衛國、曹國在前589年合兵伐齊國,敗齊於“鞍”。於是,莒國得到恢復,前584年以後,莒國又參加瞭以晉國為盟主的馬陵之會及蒲之會。
晉國勢力重新強大之後,30年之內,舉行瞭大會盟24次,莒全部參加。由於多次參加盟會,莒似乎逐漸以大國自居,莒的君主自以為自己很瞭不起,開始對外用兵。一開始,就合邾國聯合,共同侵略鄶國。
鄶國在莒國的西南,離魯國比較近,便向魯國求援。但是,魯國被打敗,鄶國終於為莒所滅。魯國的君主認為國傢到受到瞭威脅,加強位於東疆的費城的防護。前565、前563、前561年,莒三次進攻魯國。
這就是莒攻魯之戰前後的因果關系,莒漸漸強大之後,也回想別的國傢一樣拚命侵略鄰國。史書裡評價,春秋無義戰,莒也不可能例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