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孩子那邊

2016-08-15 22:47:56

看著你,我並沒有看到一個聰明的、自信的男人;我隻看到瞭一個狂妄的、內心恐懼的、懶惰的男孩。威爾,你很天才,沒人能否定這一切,甚至沒有 人會瞭解你。但是你卻因為看到一幅畫,就對我的生活妄加評判。

你是個 孤兒,對吧?難道我會因為讀過《霧都孤兒》這本書,就會知道你的生活有多艱辛?你的感受是什麼?你是誰?這可能嗎?我不可能像你去讀我寫過的 書來瞭解我;除非你願意敞開你自己,願意和我交流,不然我無法知道“你是誰”。你不願意說,是不是?你或許已經被自己可能表露真實的自己給嚇到瞭?……”

這 段很長的談話,最終突破瞭威爾的心防。這段話說的很好、很感人。而更重要的意味是,肖恩這位醫生、這位老師、這位成年人的態度,他對一個孩子是如此誠懇 地、可以用交換生命體驗的方式去交流。大多數時候說教是無法獲得孩子的信任的,最好的方法是和他去交換生命體驗。反觀蘭博這位教授,當然也是好人, 然而他是以灌輸的姿態在要求威爾;而肖恩用的方式是引導。於是在此後的交流中,威爾漸漸地打開心門,向肖恩說出瞭他從未說出的過去,幼年遭到繼父的種種虐 待;而肖恩在這過程中,用自己和妻子的深情來感染威爾,同時自己也擺脫瞭喪妻的陰影。這也許就是交換生命經驗的雙贏,教育的理想狀態。

3. 真正的心靈捕手

這部影片“Good Will Hunting”有兩個譯名,一個是《驕陽似我》,這是純粹年輕人的視角,反映威爾的高傲不羈;而《心靈捕手》這個片名則站在肖恩老師這邊,反映他的溝通 能力。很多時候我們是無法琢磨對方的心思的,所以我們常會聽到一句話,“搞不懂現在的孩子”。“搞不懂”,是我們沒有能夠成為一個好的“心靈捕手”。當孩 子遇到心理問題時,我們更不能一味地以“老師-學生”、“傢長-子女”的模式來對待,肖恩對威爾的談話是以“如果你願意請我來認識你自己,我會樂意一起參 與”這句話開始的。這是一位“心靈捕手”的秘訣:遇到問題,共同參與。而不是我在幫你解決,我在為你解決。於是在成長的道路上,孩子才不會覺得孤單。

說 得更遠一點,我們常常強調,老師之於學生、傢長之於子女的愛、教育和犧牲;但是往往容易忽視瞭,那種反過來的愛,那種稚嫩的、天真的、純潔的反作 用。教育,更理想的狀態是共同成長,肖恩老師用的詞句是非常準確的:“一起參與”。平等,而且充滿信任感。

在取得信任感之後,會遭遇到下一 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而學習,或者說我們為什麼而生活。蘭博教授並沒有錯,他發現瞭威爾的天賦,竭力為他引介高薪的工 作,培養他成為數學界的明日之星。就像《放牛班的春天》裡克萊門特老師竭力讓那個小歌唱天才進音樂學院,最終使他成為舉世矚目的指揮傢。這種皆大歡喜的結 局中,我們往往會忽略瞭孩子自身的意志。這是蘭博教授和肖恩老師最大的沖突:蘭博認為不讓威爾成為數學傢簡直是暴殄天物;而肖恩認為威爾不是任何人的木 偶、他應該自己選擇未來。

而一個孩子真正的未來到底是什麼?在蘭博看來,名利雙收,這是最榮耀的未來。而在肖恩看來,實現自我,這才是最 重要的未來。在《放牛班的春天》裡, 名利雙收和實現自我顯然是被合二為一瞭,這是具有煽情性質的主流電影最完美的結局。而在《心靈捕手》裡,並沒有強調這種世俗的完美,而更強調自我價值的認 同:每個人,不論他是不是天才,隻有認同瞭自我價值,才能進而實現自我,才能尋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比起讓孩子獲得一個什麼職業或什麼成就,也許引導 他如何實現自我要顯得更為重要。這是《心靈捕手》這個電影給我們的一個啟示。

值得下載收藏:

    《心靈捕手》——http://movie.gougou.com/search?search=%D0%C4%C1%E9%B2%B6%CA%D6《放牛班的春 天》——http://movie.gougou.com/search?search=%B7%C5%C5%A3%B0%E0%B5%C4%B4%BA%CC%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