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靜:給老李的信

2016-08-15 22:56:23

現在能聽到青少年心底的聲音是很難的,而能聽懂他們心底真正聲音的大人就更少瞭。我發現閱讀閱讀的朋友中,有一部分是學生,你們帶著問題而來,也不 知道能不能找到一些答案?我知道,除非擁有真正獨立思考再加上專業精神的人或許可以解答一些問題,可我不是,但柴靜是。今天,給大傢推薦她的這篇文章,送給我們努力奮鬥的學生們。

柴靜:給老李的信

昨天通完電話,我才發現,你問我的那些問題太嚴肅瞭,比大部分成年人都要認 真,我好象得寫封信才能說得清楚點兒。

我最喜歡的物理學傢是個美國人,叫費曼,他對一個對物理感興趣但又怕數學學不好的孩子說“如 果你喜歡一個事,又有這樣的才幹,那就把整個人都投入進去,就要象一把刀直紮下去直到刀柄一樣,不要問為什麼,也不要管會碰到什麼。”。

你 沮喪地問我“可是我要做什麼是不是已經安排好瞭?”

這並不重要,真正的問題是,“給你自由,你又想做什麼?”

你 說還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才能是什麼?

是,十六歲的時候,我聽電臺和“看閑書”的時候,還沒想過這世界上兩樣事兒都可以稱為一個職業呢。你九歲的時候已經可以拿全國的車模比賽的獎,能把所有的 小型電器在十秒內拆個底掉兒,這裡面有我認為的天分,至於是什麼,那是你自己的任務,你要自己找找看。

你說“可是那是玩啊”

是 啊,最好的工作就是玩,而且當你玩得越來越好,將來就會有人付錢讓你繼續玩下去,那就叫工資。

“姐姐,那你這些年是在玩 嗎?”

是啊,我有時候必須裝著愁眉苦臉的樣子,才能瞞過很多成年人呢。

可你馬上要升高中瞭,有一大堆功課要做,你說你盡瞭全力也不可能是個優秀生,永遠都不是。你心裡總是很緊張,你連睡覺都覺得抱歉,別說玩瞭。

嗯, 我知道。

你是不可能放松下來的,在未來三年裡。我說什麼也沒用,你會逼自己的,你不逼,環境也會逼的。

你讓我給你個建議,嗯,老實說,雖然中美國情不同,但費曼的建議跟我想的差不多“拼命去做自己最喜歡的事,另外想辦法保持別的科目能低空掠過就行 瞭,別讓社會出面來阻止你,讓你一事無成。”

還上不上人大附中,對你是個問題。

我的意見是,上就上 吧,隻別把這個名字太當回事兒。

三年前,你才一米六,穿著白色校服走在街上,你喜歡別人看你的眼光,是挺來勁的----會鼓勵你在麥當勞吃完瞭把托盤放在垃圾箱裡。但到瞭一定歲數就別這 樣瞭,我知道的一個哥們,四十多瞭,還把結識“也是人大附的!”人當成人生特別得意的事兒,你覺得怎麼樣?

1967年的時候,費曼給美國國 傢科學院院長寫瞭一封信,辭去院士,因為他說他在心理上非常排斥給人“打分數”。

他說“每次想到要挑選出「誰有資格成為科學院院士」,就讓我覺得有一種自吹自擂的感覺。我們怎能大聲的說,隻有最好的人才可以加入我們?那在我們內心深 處,豈不是自認為我們也是最好、最棒的人?當然,我知道自己確實很不賴,但這是一種私密的感覺,我無法在大庭廣眾下這大剌剌的表示。尤其是要我決定,誰才 夠格加入我們這個精英俱樂部,成為院士時,我更是精神緊張。”

我認識的真正棒的人都沒有把什麼標簽真當回事兒的,他們不是對“精 英”這個概念不滿或者抗議,他們隻是不從這個角度去看待世界。

這一點你可能不容易理解,因為從你小的時候,世界就被分成瞭很多陣營,“山西人”,“北京人”“有錢人”“窮人”“官員”“達人”“甲級名校”……你每次 跟我說起這些詞的時候,起初帶著不解甚至憤怒,後來你也會慢慢接受一些從成年人世界沿襲來的看法。

你會問我們,但你並不重視答案,你隻是觀 察我們。

所以,你現在很迷惑,因為你最終發現人和人想要的,差別真的很大,對嗎?而每個人可能都是合理的。

我隻希望你觀察一 點,誰是快樂的,什麼讓他快樂?這快樂是否持久?是否不受外界評價和變化的影響?如果是,這快樂是什麼?

費曼會怎麼想呢?他說,財富不能使人快樂,遊泳池和大別墅也不行。他還說一句很重要的話,“沒有一項工作本身是偉大的或有價值的,名譽也一樣。”是的,工 作的名頭和聲譽都不等於價值,也都不具有神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