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部經典電影的24句話的24個哲理

2016-08-15 23:00:20

15. 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霸王別姬》

是為瞭自己而活?還是為瞭別人而活。似乎已經成瞭自私與無私的界限。而事實上,大多看上去正確的真理其實卻充滿瞭謬誤。《霸王別姬》是一段關於特殊歷 史時期的紀錄,這紀錄雖然有著幾分的不真切,但是卻足以成為歷史的外延。一場是戲裡的《霸王別姬》,一場是戲外的《霸王別姬》。它仿佛是在告訴我們,人生 若是真的隻唱好一出戲,其實也真的不容易。在電影中,我們看到的是個人力量在強大的歷史進程裡的卑微,甚至稍有不慎就會粉身碎骨。

歷史就如同一駕橫沖直撞的馬車,註定隻有少數人可以駕馭它,而大多數乘客能做的隻是抓緊車轅,不至於被甩到車外。

那些年代、事件、人物,鮮活得如一個個字正腔圓的唱腔,於生旦凈末醜中演繹著那輪回其間的曲目討無聊看客的一二聲喝彩……

關 全發說:講這出戲,是裡邊有個唱戲和做人的道理,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16. “蒼蠅不會恐懼,蒼蠅也不會感到羞恥……蒼蠅也不喜歡政 治……”。 ——《蒼蠅》

這部帶有科幻味道的電影曾該片被評為有史來最惡心的影片之一,故事講述的是一位科學傢成功地完成瞭一項將有機物分解後異地合成的實驗。就在這位科學傢 拿自己進行試驗時,一隻蒼蠅混進瞭容器,合成的結果是科學傢有瞭一個蒼蠅頭,而蒼蠅有瞭一個人頭。這種驚世駭俗的想象力加上一定的科學理論當做證明,顯然 引起瞭人們心底深處的恐慌。而在另一個世界,重組一個自我,似乎更像是對什麼才是生命的本質作出的深刻探討,哪怕它的形式有點讓人無法接受。而對生活的思 考,對政治的深刻理解,則更像是一個寓言故事。

據說鎮壓斯巴達克斯的大奴隸主蘇拉在涉足政治以前是個心地善良的青年,古希臘傳記作傢普盧塔克在他的《希臘名人比較列傳》中說,年輕時的蘇拉天真活 潑,臉上掛著笑容,極富同情心,常常會因為同情而潸然淚下。然而到瞭後來,他卻變得殘酷無情。盡管他以權力和榮譽會敗壞人性為由譴責過分地占有權力和榮 譽,但是他並不努力去限制自己的權力欲和榮譽感,而是拼命地去追求。他不僅使自己在追求權力榮譽時變得殘酷無情、喪盡天良與人性,也使他的競爭者們變得殘 酷無情、喪盡天良與人性。

所以路易斯?博洛爾說,政治使人變得罪惡。

17. “人要是沒有瞭理想,那和咸魚有什麼區別”。 ——《少林足球》

周星馳的電影始終都有種自強不息的草根精神,而生活中的挫折在他的電影裡更如同一場太上老君煉丹爐的磨練,隻有堅持到底,才能徹底踹翻那三昧真火的考 驗。《少林足球》中從失落的六位師兄弟,到被生活遺棄的黃金右腳,都必要經過身心的凌辱,才能提升歸位。這種鍛煉比“張良拾履”那種沖擊尊嚴的考驗更甚, 因為它往往來得更殘酷,也更直接,而這就是生活。

18.如果你不想被拒絕,最好的方法是先拒 絕別人。 ——《東邪西毒》

王傢衛說它的電影《東邪西毒》是鴉片,而更讓人心悸的則是它那個帶著有點看盡滄桑的味道的英文名字《時間的灰燼》。

在時間與空間的交疊中,故事裡的每一句對白都似乎經過瞭千百次的鍛打。在大沙漠的包裹下,那種空洞而蒼涼的畫外音,常常能讓人神遊天外。在這裡,沒有 絕對的愛,也沒有絕對的恨,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樣的空幻、迷離、心碎。它似乎想要說的是,就算是再驚天動地的故事,再蕩氣回腸的人生,其實到最後也隻是一 場大夢而已。

拒絕與不拒絕,全在一念之間。

19.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你會得到什麼。 ——《阿甘正傳》

阿甘的智商隻有可憐的75,但阿甘腦袋裡的世界卻是令我們意想不到的世界。他代表的似乎更多的是一種刻意自我矮化的美國精神,笨拙但努力,隻要活著便 竭盡全力。他周遊著歷史,自己也成為歷史的一部分,他見證著一切,自己也變成瞭一切中的一份子。奔跑,奔跑,不停的奔跑,似乎已經成為瞭阿甘超然物外的精 神體現。他就如一片羽毛,飛舞出自己的天空。

阿甘的青春裡似乎沒有什麼遺憾,因為他很少回頭來估計自己的損失,對於他的人生,也許可以用兩段話來概括,“生命在於運動”“永不停止嘗試!”

20. 當你年輕時,以為什麼都有答案,可是老瞭的時候,你可能又覺得其實人生並沒有所謂的答案。 ——《墮落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