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23:02:27
我心中的心理羅盤
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心理羅盤,當我們不自知時,它就為我們做瞭決定。它是我們自己生命的一部分,隻是我們 不自覺。這心理羅盤是日積月累而成, 我們的經驗,文化,價值觀,別人的教導,學習….等。它會為我們決定什麼去做,什麼不做? 哪個重要?哪個不重要。比如有些女孩看到蛇就會怕,看到一些食物就會想吐,也就好像汽車的電子導航系統裡的標準設定一樣。
我們很多人不知在我們心 裡頭都有這樣一個“創造設計“,而是每天大小事都要自己做決定,好忙好累,但是沒太大的果效,日子過得好辛苦。有些人則是相反;凡是隻管大不管小,IQ , EQ都很高,很有眼光,有策略,但讓這老系統自由發揮運轉,落得“為什麼我想做的是總是做不到?”的下場。
我該怎麼辦?
如 果我以上談論的特點你都有,不要慌張,你並不孤單,我們都有這困難和經歷。再下來,我來談談如何走出去;
1. 自我覺醒:告訴自 己我願面對事實,不逃避。學會與自己相處,與自己對話;告訴自己,隻要我願意,我可以成為 A+ 的人。
2. 立志成為自己的主人: 認識自己,我是誰?我的生命目的是什麼?我的強項是什麼?我如何發揮我的強項? 我的夢想是什麼? 我有哪些缺口要補足的? 要自我認知,要實時更新,定期更新,才放進你“心理羅盤”的資料庫裡,不要任由你舊有的“心理羅盤”來操縱你的行為,因而後悔。
3. 要做決定,不要逃避: 我哪些事會做,哪些事不做?什麼對我重要?什麼不重要?哪些朋友是“建設性朋友?,哪些是損友?”,我不浪費時間在這些人身上;如何深度的認識一個人? 除瞭我已知道的部分外,是否還有哪些事我必須要知道? 之後,也將這些決定放到“心理羅盤”的資料庫裡頭。剛才說的“為什麼我想做的總是做不到”,“為什麼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來由不得我?”,關鍵點的第一步 就在“要做決定”。也要決定如何更有安全感的開放自己,分享自己,幫助別人。
4. 要有“好奇心“;願多認 識一些,更深度瞭解及關懷別人一些,特別是一些好的朋友,願意多傾聽,多交談,多問,多瞭解,多分享,多感受,;我們有太多“泛泛之交”的朋友,我認識他 但他不認識我的朋友,但是談不上很多“好的朋友”,“瞭解你的朋友”。大傢願意拿下個人的面罩,開誠佈公的交心,這是一生一世的朋友,這是一個時間上最佳 的投資,就好似我們投資在孩子身上一樣,永不會浪費或貶值。
5. 要能有正向的思路:學會對別人感恩,也是對自己的激勵。學會 和別人合作,分享,互相欣賞。生命的路很長,我們需要跟多的知己,互相扶持。
6. 最後,我們談到“行動“: 談太多而沒有行動是空談,有一個寓言故事說道唐三藏取經時要找一匹馬,要能耐勞苦,要能走遠路,他找到磨坊的一匹。經過瞭數年,取經回來瞭,這匹馬也回到 原來的磨坊,其他的馬好欽佩他的成就,這匹馬說“我跟各位走的路一樣長,隻不過是我走出去瞭,但你們還是在原地踏步”。要走出去,不要怕犯錯。
生 命的意義不隻在達成目標,更多的是享受生命,分享生命的價值。與人結交,分享“我是誰”是生命喜悅的第一步,讓我們的生命裡有更多“知我,識我,瞭解我, 欣賞我”的朋友,真誠的告訴他們我是誰,這才是真正擁有“自由,豐富而喜樂”的生命,不虛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