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CTO的理解

2016-08-15 23:08:51

1)錯誤都是自上而下

當事情出現混亂的時候,人們總是尋求寄托於Process的制定,很多的管理者,覺察到事情的失控,卻不明白根源所在,總是想制定、發明很多的流程、考核 制度,通過強制、固化、硬推這些流程,來扭轉局面,把底層的員工,當做賊來防范、看待,結果是錯上加錯,人心散亂,局面更加不可收拾。

一個簡單的思維邏輯就是,衣服扣錯的時候,一般都是扣第一個扣子的時候,而不是你發現扣錯的那個扣子。

所以正確的思維順序應當是:成事在人,先有人,後有process,後有流程、考核、制度,出現錯誤,肯定是人犯瞭錯,再美好的3P(Plan、Process、Project), 如果沒有合適的人才支撐、實施、貫徹執行,都是沒有用的花架子。

混亂永遠都是自上而下,而不是從下面傳染給上面,可惜很多的管理者都持有與此相反的混帳邏輯。

我的經驗告訴我,大凡一個好的IT公司,必有一個牛逼的、有個人魅力的CTO(首席技術官),大凡一個爛公司,必有一個昏庸無能、圓滑世故、東郭先生的CTO。這個規 律,大傢可以從外企Microsoft、Google 到本土的阿裡巴巴,淘寶看起,然後再看看自己所曾經任職的公司,就會有一個判斷。

2)CTO要有技術魅力

CTO ,第一,首席技術官,技術要擺在第一位,很多人動不動就扯淡到商業遠見之類的一邊去瞭,現在討論的是首要條件,沒有技術,還不如叫CEO好瞭。

我現在還是很喜歡我的第一個公司,公司的CTO影響瞭我的以後的發展道路,我這幾年一直始終不渝的走技術路線,都是受他的影響,這個公司的CTO有以下特點:

    經常鉆研技術,頭發稀少,一門心思的走技術路線,由於在96-2000年間, 技術變化很快,從VB、PB、DELPHI、Java、DotNet,公司的歷次重大技術架構轉型,都是他帶領下完成的,從上層就根本性的保證瞭沒有歪門 邪氣、勾心鬥角這一說。對技術的理解很深,對技術人才的理解非常深刻,選拔人才,組建研發團隊,都是親歷親為,所以選拔的PM、TL,自然不用說,不可能是庸才。接近他的 人,更不能是溜須拍馬之徒,在公司發展很快的時候,項目越來越多,需要的PM、TL、PL也越來越多的時候,大量、快速湧入的人才,在經歷過他和他的高層 技術團隊這道鐵閘門的時候,不至於沖毀公司的技術底蘊和文化氛圍。有個人魅力,坦誠,雖然脾氣不好,但是同樣會處理Politics, conflict, 而且就像農村門上的尉遲敬德門神一樣,威懾瞭小人的興風作浪。

我這幾年起起伏伏的技術管理經驗和大量Consultant的經驗,使我見過、親身經歷過很多的公司興衰成敗,很多人覺得我對CTO的理解很膚淺,那反而是他們一錯再錯的根本原因。

我覺得CTO最重要的是熱愛技術、理解技術、選拔技術人才,知人善任。至於後面的所謂的執行力、戰略眼光、制定計劃、精通各種Process、leadership,那是後話,隻有前因才能促使後果。

我在深圳的一傢大型電子商務公司做PM的時候,我得到瞭很多的東西,我在給傳統企業做培訓的時候,總是以他為案例。這個公司兩年內經歷三個階段:

    成立:公司在成立時,隻有幾十人,CTO是一個40多歲的從香港過來的,背景不清楚,初次印象是和藹可親,很有親和力,由於母公司很有錢,所以公司靠著燒錢,擴展很快,一年半公司總人數已經達到瞭2000多人,技術團隊快速的擴展到100多人。混亂:這個時候,經過快速的擴張,公司已經徹底的亂掉,由於CTO不懂技術,根本不可能選拔到好的技術人才,隻能依賴於獵頭、HR,所以下面的部門經理,可想而知,一環套一環,他們和快速湧入、沒有經過真正技術選拔的中層技術團隊,構成瞭一副世間亂象。改革:當出現混亂的時候,無論是再昏庸的人,也想恢復秩序,特別是團隊中還存在有一些好的、有良知技術中堅分子,率先想扭轉局面,規劃配置管理,構建 架構師團隊,組建測試團隊,構建測試體系,根據電子商務網站特色,引入合理的從用戶需求到開發、測試、上線的發佈體系,雖然這些都是底層的措施,不能從根 本上改變局面,但畢竟是從局部給開發者、跟用戶一個新的氣象。但是混亂還是在繼續肆虐,高層的領導有引入瞭很多的所謂的擅長流程改進的管理人才,由技術派 提議組建的CTO架構師團隊,由沒有技術把握能力的CTO親自擔綱主抓組建,主架構師是原來給華為做外包的一個工程師,最後直接造成公司的新版本,一個 80多人的開發團隊,一年半才上線。所以改下不改上,必然要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