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巧妙地說服和影響別人?

2016-08-15 23:14:07

我們都“能說話”,但不一定“會說話”。

“能說話”,也就是你能表達你的意思而已;

“會說話”,是說,你能在不同的場合對不同的人,用最適當最有效的方式去表達。

“會說話”,是說,你能用恰當的語言打動你想溝通的對象。

“會說話”有幾個下個標準:

言之有物——有知識、有思想、有內容;這是根本。
言之有序——有邏輯性;
言之有理——有道理;
言之有禮——有禮節;
言之有文——有文采;
言之有情——有情感;
言之有趣——有幽默。幽默是語言的一種境界。

當然瞭,“會說話”≠“能說會道”。

古人雲:口者,心之門戶也。“會說話”,反映的是你內心的東西。

現在,讓我們開始重新思考、重新發現:

——從小孩子開始到大人,無論在學習、遊戲、工作中,不愛說話、不會說話的人都被愛說話、會說話的領導;
——人才不一定會說話,但是會說話的人一定是人才;
——會說話的背後是一個人的思想、思維、邏輯、知識、智慧、聰明、自信;
——有口才,不一定能成功;沒有口才,肯定不能成功!
——而且,很多中國人在熱衷於學習英語的時候,他們還不會說中國話;
——我們還發現……

從現在開始思考:我會說話嗎?

馬上行動!讓自己“會說話”!

這裡分享張旭婧老師的兩篇文章:如何巧妙地說服別人&如何巧妙地影響別人。

1. 如何巧妙地說服別人

當你說一些有利於自己的事情時,人們通常會懷疑你和你所說的話,這是人的本能的一種表現。

當你以另一種方式說有利於自己的事情時,卻可以大大消除這種懷疑。

對於你來說,那種更好的方式就是:不要直接闡述,而是引用他人的話,讓別人來替你說話,即使那些人並不在現場。

舉例:如果有人問你,這種產品是否耐用,你可以這樣回答他:“我的鄰居已經用瞭4年瞭,仍然好好的。”

事實上,是你的鄰居為你有效地回答瞭這個問題,盡管你的鄰居並不在旁邊。

舉例:如果你正在申請一個職位,未來的老板正猶豫你能否勝任這個工作,你可以談一談你以前的老板對你的工作是多麼滿意。

舉例:如果你正在說服一個人租用你的住宅,而他對周圍環境是否安靜表示擔心,你可以提及上一位租戶對安靜的環境大加贊賞。

在所有這些例子裡,你不必回答問題。你的鄰居,你過去的老板,你過去的租戶會為你回答問題。

跟你談話的人將會得到比你直接回答更加深刻的印象。

這是一種奇怪的現象,人們通常很少懷疑你間接描述的真實性。然而,當你直接說出來時,他們就會深表懷疑。

因此,要通過第三者的嘴去講話。

引述別人,運用成功的故事,引用事實和統計數據。

2. 如何巧妙地影響別人

促使人們按照你的意願去做事情的第一步,是找出促使他們這樣做的原因(即他們想要什麼)。

當你知道什麼會使他們感動時,你就知道該怎樣去感動他們。

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我們的喜好不同,我們對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千萬別誤認為,你喜歡什麼別人也喜歡什麼,你追求什麼別人也追求什麼。

尋找他們所喜歡、他們所追求的東西。

和別人說他們想聽的東西,他們就會感動。你隻需簡單地向他們說明,隻要做瞭你要求他們做的事情之後,他們便可以獲得他們想要的東西。

這是個影響他人的巨大訣竅。這意味著用你的話去擊中目標。當然,你必須知道目標在哪裡。

把這一原則運用於實際生活中。假設你是一個老板,正想尋找一位工程師為你工作。你知道,已有幾傢公司想聘請他瞭。

運用以上原則:“瞭解人們所想”,你首先應該判斷這位工程師所渴望的職位和公司,並竭力地吸引他。如果你發現他需要一個較高職位,你就應向他表示你能為他提供一個高職位。

如果他尋求安定,那麼就跟他講安定;如果他註重進一步深造,就跟他講這個話題。歸根結底,你應發現別人所想,然後告訴他們按你的意願去做便可達到目的。

從 相反的一面來運用這一原則——假設你正在申請一份自己非常渴望的工作,你首先應瞭解做這項工作所需的能力、責任和義務,以便於向他們表示你可以勝任。如果 他們需要一個用電話聯絡客戶的人,你就必須表示你能夠用電話聯絡客戶。當你知道瞭他們需要什麼,便可以說他們想聽的話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