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23:13:41
作者:Jimmy Zhang
原文:感悟、資產與幸福感
隨著閱歷的加深,我關註的事物和接受的知識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大學畢業已經四年瞭,過去的半年中,我接觸瞭一些看似不連貫的信息,因為覺得它們 有用,就把這些信息全部記在瞭腦子中。直到最近,才發現一個片段正在解釋和說明著另一個片段,而當我把這些片段信息串起來思考的時候,忽然有瞭一種開朗的 感覺。我有一個習慣,就是當我感悟到一些東西的時候就把它寫下來,因為在記錄的過程中,我也會有一個更加系統和清晰的思路,於是也就有瞭這篇文章。
片段一:
這是有一次開會時,我的老總跟我們說瞭這樣一個事例:通常來說,醫生是很高尚的職業(暫不考慮國內醫生的負面新聞),尤其是牙科醫生,他們有著體面 的工作並且收入不菲。但是,不管牙科醫生的收入有多麼高,一旦他某天停止拔牙,就沒有瞭任何收入,所以他不得不每天上班;牙醫要工作,因此需要有一個可以 工作的場所,他可能會在你們傢小區附近租一個店面。而這傢店面的房東每個月什麼事都不用做,也不需要拔牙,但每月都可以向牙醫收取一定的租金。
老總隻說瞭上面這麼多,那他實際想告訴我們什麼呢?我們繼續深究一下,房東的租金從何而來呢?表面上看,是牙醫支付給房東的;那牙醫的錢又從哪裡來 呢?牙醫的錢是拔牙賺得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出:牙醫的一部分工作實際是在給房東打工(這一部分工作的收入支付瞭房租)。但是房東為什麼會擁有這個店面呢? 因為房東之前花錢購買瞭這傢店面。所以這個事件的實質是:牙醫為瞭賺錢而工作,房東的錢(已轉換為瞭店面)在為房東賺錢。所以區別就是:為瞭錢而工作和讓 錢為你工作。
所以,我們應該想辦法成為一個“房東”,而不是一個“牙醫”,當然,這裡的房東和牙醫都是廣義上的。
片段二:
老總有一次單獨跟我談話,他是這麼說的:隻要你有能力,將來你可以接替我做公司的老總,公司我隻占小部分的股份,大部分的股份都給你和其他的經營 者。隨後他給我透露瞭兩個思想,第一個思想是從蒙牛老總牛根生那裡學來的,大致是這樣:假設公司每年的盈利是200萬,老總占80%的股份,員工占 20%,那麼老總的收益是每年160萬;如果老總隻占20%的股份,員工占80%的股份,那麼會極大的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熱情,因為員工的收入高瞭,並且 公司的盈利狀況會切實反映到員工的收入水平上,此時假設公司每年的盈利增長到瞭1000萬,那麼老總的收入20%則是200萬。所以,盡管占得比例小瞭, 但因為公司總體的效益很大,實際的收入反而上漲瞭,這體現瞭一個“財散人聚”的道理。華為2008年的銷售額是200億美元,即便華為老總任正非隻占華為 股份的1%,也將是一筆巨額的財富,不是麼?
他透露的第二個思想就是:聰明人雇傭聰明人。從上一段可以看到,當公司整體效益上升的時候,即便你所占據的公司的股份降低瞭,你的收益也會上漲。同 樣的道理,當你在招聘的時候,盡可能去選拔比你更優秀的人,而不是比你差的人。就好像我現在一樣,我是技術部經理,技術部人員的招聘由我負責,但是如果我 遇到比我更優秀,更適合當技術部經理的人,我毫不猶豫就讓賢,而不是將他卡在門外,怕他搶瞭我的飯碗。從表面上看,如果比我更優秀的人進到公司,取代瞭我 的職位,造成的結果是我的職位降低瞭,我的收入甚至不及新入職的人高,但是,我更輕松瞭,因為他比我優秀,我的很多工作由他來做,而且比我做得更好,他可 以帶領著公司向更強大的方向發展。當公司更加強盛時,即便我的收入比他低,但是因為公司整體效益的上漲,我的收入反而比他來之前更高,這樣公司的發展就會 進入一個良性的循環。可惜的是,我發現很多人沒有這樣的胸襟和氣魄,或者是沒有這樣的想法,對於比自己優秀的人不是珍惜和挽留,而是一味的排擠打壓,最後 人傢隻得另謀高就,這點我深有體會,呵呵。
片段三:
《炒股的智慧》裡有這樣一句話:“人的感情基本上是被恐懼和貪婪控制的”。我在現實中發現瞭活生生的例子,恐懼和貪婪支配瞭人的感情,而這種感情又反應在瞭行動上。
我們先來看貪婪的例子,就拿買車來說,假設你每月有10,000塊的收入,並且手頭有5萬塊的存款,你打算買輛什麼車?(汽車首付最低通常為裸車價 的30%~35%)你一定不會買輛奇瑞QQ或者捷達,因為你認為“有失身份”,因為你想要更好的,你的貪婪完全支配瞭你,所以你會買輛10萬塊以上甚至 15萬塊的車,比如說福克斯、克魯茲等。好的,現在再假設你每月有30,000塊的收入,並且手頭有12萬塊的存款,你打算買輛什麼車?你絕對不會再考慮 福克斯或者克魯茲,這個時候你的目光一定是盯著奧迪、寶馬或者是奔馳,這些車30萬入門,你剛夠首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