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珍妮-《阿甘正傳》

2016-08-15 23:13:12

來自:思華商業模式
原文:風中的珍妮-《阿甘正傳》

不是我不明白,隻是這世界變化太快,不顧一切的追求最後連自己都丟瞭。

如阿甘,如許三多一般簡單、真實、堅韌。

《阿甘正傳》是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泰坦尼克號》的全球性轟動歸於平靜時,我發現瞭後者的力量是因為將愛置於絕境,而 愛情超越瞭死亡。當時光象接受巨石的水面重新彌合時,我如此強烈地意識到,在平庸的日常生活之下,人們其實渴望發生壯闊的悲劇或喜劇,如果生活的細節能帶 著他們一起在悲喜劇中穿行,那就更好。人們喜歡奇跡,尤其是愛情的奇跡。象一個在暗夜中彳亍而行的人,忽然身邊有人擦亮瞭一根火柴。

而 生活中沒有奇跡,隻是緩緩穎動的時間的幻影。人們大都帶著各自的夢想無奈地遊走在曲折的命途上,在想象之中終其一生。和《阿甘正傳》比起來,《泰坦尼克 號》的確是一個童話,它是在人們內心裡默默生成並積鬱的理想。《阿甘正傳》我一共看過三次,每一次我都幾乎被其中所提示的命運的影子所擊潰。我沒有和朋友 交流過對這部電影的看法,我執意地追問自己的內心,究竟是什麼每每讓我陷入疾病一樣的感受裡?

我曾經一遍又一遍在內心裡復述著阿甘和珍妮的故事,起初我並不懂為什麼愛情到瞭他們手裡,就象一次遠征。看這部電影之初,生活還沒有象今天這樣,而那時他們的故事多少有些不可思議。而現在我懂瞭,在五六十年代的美國,在文化價值真正地多元化的社會裡,自由曾給那些渴望看到生活終極意義的心靈帶來瞭多麼深重的悲劇感!越是自由,生活越是空曠,越想觸摸真實,結果更接近虛無。

阿 甘的智商隻是普通人的百分之七十五,這註定瞭他在一生裡以單純的目光看待一切人和事。在他的眼中,天地如此澄明,生活中沒有精神的深淵,一切都仿佛是歷秋 的大樹,生命已經刪繁就簡。在這樣一個精神層面上,阿甘卻在岸上。他的心牽著他的手,在陽光中徐徐穿行,愛和專註於自己喜歡的事物,阿甘象一個喧囂城市中 的冰山,象夢醒時代的最後一支童謠。

如此地深愛著珍妮,在阿甘的心中,他和珍妮從童年開始就如此地血肉交融,對阿甘而言,珍妮猶如空氣。然而在阿甘的生活裡,珍妮一次次地出現,再一次次地離開。他們都感到瞭愛情,可是在彼此走向對方時,他們在彼此可以聞到唇香時擦肩而過。

人人的心靈都被自己的命運所驅策著。從這個意義上說,阿甘在稚氣的行為方式後寄予著許多疲憊的心靈渴望回到人生單純狀態的嘆息。而在珍妮的時隱時現、漂浮不定的行蹤裡,一顆渴望自由的心靈所經歷的苦難開始出現,我深信那是珍妮那一代人深藏於衣下的精神真相。

我 和阿甘一樣深愛著那個來去無蹤的憂傷的珍妮,對她長久的無法自制的流浪和感傷卻愛莫能助,任她象風中的草籽一樣在空中遊走,卻難以落地生根。珍妮的生命裡 有窮極生活意義的強烈沖動,她和阿甘不同,她沿著社會文化相反的方向行走著,其目的隻是為瞭真實地回到自身。珍妮自己也清楚,自己就象一輛下坡的馬車,收 不住腳地向下飛馳,她為迎面而來的呼嘯的景致所驚嚇和吸引。這不是遊戲,這是自由的後果。

我們所深愛的珍妮如此地被感官所吸引著,我 們誰也分擔不瞭她的憂傷。她在雨中的汽車裡和陌生人親吻,在酒吧裡和別人擁舞,她在我和阿甘的註視下和披頭士一起登上遠去的巴士。在人意想不到的俱樂部 裡,珍妮抱著吉他憂傷地唱著歌。在一處高層的酒店裡,珍妮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在吸毒以後,準備結束自己的生命。這是我們深愛的珍妮,她被生活中的每一處新 鮮的事物所吸引,大口大口地飲著那個時代裡所特有的自由。然後她醉瞭,在自由裡,她沒有摸清生活的輪廓。多年以後,一位文化學傢說,在那個時代裡,美國人 最感到痛苦的不是性壓抑,而是性放縱。現在我懂瞭,能被專制毀掉的東西同樣也能被自由毀掉。

阿甘照樣跑步,在平常的生活中等待著時代 在喧囂中沉靜下來,可是一個人的內心是一處更深的湖,於是珍妮和阿甘在眾目睽睽之下的擁抱並沒有成為愛情的高潮。當然我們終於等到瞭他們相愛的那一天,歷 盡滄桑的珍妮終於在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瞭生活的真義。但是她已經沒有機會享受這一切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