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23:24:33
很多處於反叛期的男孩子和女孩子,喜歡把自己打扮得骯臟不堪。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找不到答案,心想為什麼在人的成長篇章中,有幾頁如此不可思議?以醜惡為榮?
走向成熟與強大,是我們一生的主題。看看從少年到青年途中的那些孩子們,穿著丁零當啷的衣服,其實無一不在聲嘶力竭地叫囂著:看,我還能長大!我的腿還會繼續變粗,所以我的褲管肥大。我的個子還會不停長高,所以我的褲腿會挽起三道。
反叛是需要想象力的。
“穿大衣服”這個概念,最早是成人們灌輸給孩子的。比如,我孩子小的時候,我給他買的衣服總是偏大,鞋子也是這樣。褲子太長怎麼辦?就把褲腿向內挽上一 道,用針線鎖個邊。孩子長大瞭,腿變長瞭,褲子變短瞭,這時我就很有先見之明地把挽起的褲腿放下,欣喜地說,你看怎麼樣,果然是長得快,當初留下的富餘 量,現在是剛剛好啊!
話雖這麼說,小孩子並不領情,原因是如此放出來的褲子不美觀,磨損的程度不同導致顏色不一樣。那條原來的褲邊,像一道傷痕,橫亙在半截,極不協調。
較大的衣服較長的褲子,寄托瞭傢長對孩子繼續長高長強壯的期望。當孩子不再長高時,傢長覺得他可以穿正合適的衣服瞭。卻不想先前的思維已經盤踞在孩子們的腦海中,它變成瞭一種象征和符號。
於是,我們就看到瞭那麼丁零當啷的孩子。在他們的身高基本固定以後,還希望穿更長更肥的褲子,他們把一種期待植入瞭服裝。
至於褲子和衣服上那些故意磨白的痕跡,那些有意撕扯的窟窿,那些襤褸的線條,都象征著不畏艱苦、經歷瞭很多底層磨煉的經驗,以及表面化的歷史感。
這種服裝樣式的流行,有其正面的心理基礎,也有客觀原因。
比如大學生現在找工作難,用人單位和就業的學子們形成瞭一個悖論怪圈。
機構錄入都強調幾年以上的工作經驗,拒收新人。想想也能理解,哪個單位都希望招來的人手,可以迅速進入工作角色,不願意再手把手地教新人上路。不過用人單 位不想一想,大傢都不要新手,那麼新畢業的大學生如何經過一番歷練,變成熟練的老手呢?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磨白瞭的破爛工裝,就大行其道瞭。
想告訴喜愛這種打扮的青年人一句話,當你知曉瞭服裝背後的心理訴求之後,你可以從容地決定應對方式。你本來是想用這種方式表達你的老練,殊不知當很多初出茅廬的年輕人都在用這種方式扮深沉的時候,你的加入,顯示的恰恰是幼稚。
真正的衣著得體,是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是審時度勢恰到好處。是適應你所要扮演的角色的要求。真正的長大,是在最恰當的時候,穿最恰當的衣服,而不是跟在流行的背後,邯鄲學步。
摘自:《心靈密碼》(文/畢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