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之,教之

2016-08-15 23:23:56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想要得到幸福的愛情,先要讓自己是個幸福的人,男人是 在給予中收獲的,要想得到幸福,必須是個可以給予別人幸福和美好的人!而不是渴望別人被你感動,甘心情願不計後果的為你付出!

感悟出這麼多的同時,我更明白瞭另一層意思:人活著不能沒有錢,但是活著卻不能隻為瞭錢!越是想明白瞭這層道理的人才真的能賺到錢,才真的能得到幸福。

“知 識不一定會帶來金錢,掙錢靠的是能力”

我沒有問題!那麼多的朋友支持我,那麼多的朋友都把最強者的稱號給瞭我,不是為瞭安慰我,而是信任我!暫時的苦難能 讓我更加的堅強,小小的幸福是我想要的,但是小小的幸福需要我有大大胸膛和成功的人生!如果要找理由,不要給自己一個理由倒下,而要給自己一千個理由從容 的站起來。隻要我不放棄,就不會真正失去。隻要我能夠做到我的承諾,我就會有想要的人生。

這才是我!

心 理學課上,周正教授正在授課:“上次下課時,一個男孩子遞瞭張紙條:我是個比較內向的人,又沒什麼特長,不會踢足球,不會打籃球……唯一的愛好是寫作。進 入大學後,看到周圍的同學在交往、工作中左右逢源、如魚得水、灑脫幹練,很是羨慕。就要步入社會瞭,我該如何規劃自己的前途呢?……周教授,我想我還是當 一名作傢比較好,一個人,也不錯,您說呢?’這個問題要不要回答?”周教授揚瞭揚手中的紙條。

“回——答——”同學們興致大起,“作傢夢”可是不少憚於競爭之人的救命稻草啊!

周教授放下手中的紙條:“好,今天我就當面回答這位同學——我的態度,很簡單:凡是做作傢夢’的人,都是逃避現實的、無能的人……”

話音未落,下面已是一片噓聲。

“我 來問問你們,一支筆、一張紙的事,誰不會?當作傢,就是這麼簡單,人人都會。我常說,一流人才在軍界和商界,二流人才在政界,三流人才在學術界。對軍人而 言,你領十萬人,我領十萬人,沒本事,死的十萬就是你的。這裡要的是綜合素質,是挑戰,所以軍界的人是最強的。商界也是如此,投入兩個億,三個月後,可能 傢破人亡,你幹不幹?要的是同樣的素質。政界就不同,他可以調整、迂回,政策不行可以再改,是有餘地的,但要負責任。而學術界,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 次……永遠不行都可以。軍人和商人的成敗一目瞭然,唯有作傢可進可退,無所謂勝負成敗……”有人若有所思地點頭。    “某著名作傢在一所大學做講座的時候,有同學問他怎樣才能當作傢?他說:首先養活你的傢,再說當作傢!’”周教授認真地看著大傢,眼神裡自然地流露出一種 深切的 關愛,“《論語》中記載:有一次孔子來到衛國,見衛國人很多,就說庶矣哉’,意思是衛國人多啊’。旁邊有人問既庶矣,又何加焉?’意思是人多,怎麼辦呢? ’——問題來瞭,有人,人多瞭,怎麼辦?我們該做點什麼呢?你們認為孔子會怎麼說?”

“教之——”大傢很自信,大教育傢嘛。

周教授微笑著搖搖頭:“子曰:富之。’——孔子說:讓他們富起來。’你們以為有瞭人就要教育,卻不知道在教育之前,首先要讓人富起來。旁人又問:既富 矣,又何加焉?’——人們富足以後,又該如何?’”

“教之——”大傢會心一笑。

“對, 人富足瞭才有條件接受教育。吃不好穿不暖的時候,教育是句空話,況且對衣食無安的人大談教育,這種行為本身就不厚道。孔子不愧是教育大傢,他這不富不教’ 的意義很深遠!按照心理學傢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隻有滿足瞭基本的生理需求以後,才會去考慮安全、愛與被愛的需要,才會有自我實現的需要。”

“舉例而言:勒緊腰帶過日子的小兩口,到瞭情人節,丈夫一咬牙,送愛妻一大束玫瑰,這時候妻子是什麼感覺?”

“浪漫吧?”

“是浪費!”同學們爭起來。

“還不如送我一雙毛皮手套呢!你看看,這個冬天我的手又凍瞭,凈花冤枉錢……”周教授開玩笑似的嗔怪道,大傢在嬉笑中亦有所感悟。

“當人過日子都緊張的時候,是不會想著浪漫的,那是有錢人的享受。問你們一個常識:知道雄鳥追求雌鳥的時候,送給雌鳥的是什麼?”

“蟲子。”

“對啊,一送蟲子,雌鳥就會意瞭:這傢夥生存能力強,跟著它,今後我們的孩子不會挨餓。這是一個連鳥都明白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