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23:23:29
我這個命題,很宏觀的樣子,其實就是想發幾句牢騷,而且個人文筆很差,邏輯性和可讀性也非常差,也寫不瞭這麼宏觀的題目,標題黨吧。姑妄之言,姑妄聽之!
最近老婆打算買房子,我們看瞭看周邊的房子,現在基本上準備好首付款瞭,可是面對房價,我感到特別辛酸,作為一個普通的人,覺得生活壓力真大,一個年過30歲的老男人,真想找個地方哭一場。
介紹一下自己:
7X年的,兩年前畢業於上海某號稱著名高校,博士,後來又做一站博士後,09年留校工作。我和老婆結婚有兩年瞭,現在有一小孩。
說說我的收入吧。一個月到手5500左右,再加上年獎,和科研工作的收入,一年可能勉強有10萬吧,這個收入在上海是非常低的,非常慚愧!記得前一段時 間,有新聞表示:高校教師“隱性收入”將被國傢稅務部門重點監控!不知道別人是什麼情況,反正我是體會到依法納稅、作為納稅人的無尚光榮瞭,一分稅也沒有 逃過! 年獎扣稅比例約15~20%,扣得那個心疼……高校部分教授的隱性收入的確非常高,但這僅僅是一少部分,可以不誇張地說,高校的青年教師,不能說 全部,應該是有相當數量的人,其生活質量非常差,被房子、職稱、科研工作壓得抬不起頭。可能有人這樣解釋,知名教授年輕時候,也是很艱苦的。但是我想,時 代在進步,在這方面,我們更多地是要橫向比較,而不是縱向比較。時代的進步,不是讓我們這一代人,再去品嘗前一代人所體驗過的艱辛吧?不過,創業的艱辛, 想必是我們應該勇敢面對的。
我在這裡想說的是,為什麼偏偏是高校教師被重點監控瞭。如果單純計算工資,請問溫總、胡總能在北京買什麼樣的房子?請問上海市長和市委書記,他們在上海能買什麼樣的房子?看看我們全國的科級、處級以上的人民公仆,他們的生活水平和他們的工資收入能夠匹配的有幾個?
再說說我老婆,中學教師。一年到手的收入不到5萬。溫總好像兩年前就提出,中學教師工資要向公務員看齊,上海的公務員收入有低於5萬的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不知道,知情的人可以回復一下。現在據說她們的工資體系正在改革,以後的收入可能會接近7萬。
我們這兩年的存款大概有20多萬。
再說說房價,我們這個地方屬於上海外環以遠的超郊區,幸好在郊區!在這裡已經很難找到1萬以下的房子瞭。我現在瞭解到,08年上海規定的普通住房,內環 以內是245萬/套,外環以外是98萬/套,所以我體會到生活在郊區是多麼幸福!據傳,上海內環以內已經很難找到單價250萬以下的新房瞭。
手裡錢不多,所以盡量看90平左右的房子。最近看中的房子總價在100萬左右。打算找親戚借一部分錢,這樣,我們可能要貸款50萬。
說說我的傢庭,我的父親已經退休,現在每月1000元,母親沒有工作。現在他們在上海為我帶孩子,我在上海每個月的開銷,沒有細算,應該在3000左右,這是包括小孩的奶粉,我們一傢人的生活開銷。生活上,應該是盡量節省,盡量不在吃飯上節省。
如果貸款50萬,每月還貸4000左右。忘瞭說我的公積金。高校教師的公積金太少瞭,少得可憐。我每月公積金不到400元。我在學校的收入,如果穩定地在這個單位工作,應該是會逐年增加的,所以還貸的壓力不至於影響我們的正常生活。不過也快要達到我的承受極限瞭。
然而,我想說的是,經濟學傢們一直在說,中國的經濟發展要擴大內需!我覺得內需不需要擴大,我們的需要是非常多樣化的,我現在看的電視是一個17寸的顯 示器,冰箱是一個小冰箱,我希望我每年能安排幾次傢庭旅遊,另外,我還希望自己每年有一定的文化消費,比如電影、音樂會、體育比賽。還有,有錢,我還想買 車,自駕旅遊,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質,是每個人都會做的事情,關鍵是手裡是否有錢!或者說,手裡的錢是否敢花出去?難道不考慮購房?子女教育投資?父母養老 看病?
現在的事實是,我們這一代人,有一部分(我不敢說是一大部分),被高房價給綁架瞭,每年收入的大部分投入到房產上,唯一養肥瞭 地產業。應該說,高房價同時綁架瞭中國的實體經濟,以我為例,買房後,我每年要還房貸,還要還借款,我還有什麼實力去為祖國擴大內需作貢獻。這還隻是在正 常情況下的預算和生活方式。如果父母和嶽父嶽母有病,或者我們自己身體出瞭問題,我看我這個小傢庭的經濟狀況不容樂觀!離崩潰也不遠瞭。我不知道現在城裡 有多少人是我這樣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