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士後:高房價下的個人命運思考

2016-08-15 23:23:29

接著對“擴大內需”再說幾句。以前總有人批判或者嘲笑中國人喜歡存錢,不喜歡花錢。現在我明白瞭,如果一個人沒有社會保障,而社會現狀是看病可以致貧,這種情況下,作為一個普通人,除瞭存錢,還有什麼別的辦法?你指望他們去買股票投資嗎?或者投入到消費品中?

與更早一個時代的大學畢業生相比,我覺得現在我真的挺悲哀的。(我是95年上大學的)

我是這麼對比的,這裡做一下縱向對比,呵呵!

以前讀大學是多麼光榮,大學畢業意味著一個大傢庭有瞭一個重要的經濟支柱(這一點,我沒有切身體會,但是從父輩的言語中是可以得到上述推論的)。大學畢 業,意味著可以給父母、兄弟姐妹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然而現在,我都33歲瞭,為瞭買房子,掏空瞭姐姐的積蓄和嶽母的養老錢。客觀一點,我畢竟剛剛工作, 為瞭買房去向父母借錢,從銀行貸款也都是可以接受的,不能接受的是,借錢和貸款的額度太大,可以說,一套房子綁架瞭我們一個大傢庭。我覺得這個社會可能有 點問題。

我覺得自己,還有很多和自己一樣的人,在卑微地生活著。大部分中國人,不能說全部,為瞭房子,教育,治病這三項開 支,要窮其一生的所有,終其一生為之奮鬥。以我為例,卑微地活下去就是硬道理,不要再跟我談什麼人生理想,社會責任,請某些利益集團不要與我分享作為新時 代中國人的無尚榮光,你獨享好瞭!經濟學傢也不要再空談什麼擴大內需。我始終認為,改善個人生活品質是每個人的追求,擴大內需應該是多元化的,因為我們的 需要一直就是多元化的,但是像我這樣的人,被房子壓得喘不過氣來,還談什麼擴大內需和愛國消費?還有廣大生活在農村的人,生存,子女的教育,養老和看病, 這些負擔重壓之下,還有什麼消費能力?

以上就是我在房價重壓之下的心理路程,胡言亂語一通,也沒有什麼邏輯,裡面可能有對社會的不當 評論,請相關部門高抬貴手,念我年輕無知,因為我還打算在現行體制下繼續我的卑微生活,因為我上有老,下有小。另外,可能有成功人士嘲笑我等為 loser,我想,成功人士盡管去唱主旋律吧,loser也有權利發出自己的聲音吧?哪怕被忽略!

本文來源:天涯社區,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