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6 23:32:01
孩子不可能永遠跟父母生活在一起,遲早是要獨立生活的,因此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意識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看看我們周圍的“啃老族”,你就知道現 在不少年輕人獨立生活能力多麼差,他們不能獨立生活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財務不能獨立,從小到大孩子一直都習慣於財務上依賴父母,沒有獨立賺錢的意識和習慣。 如果我們做父母的,從孩子小時候就培養孩子的理財習慣,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主要是指財務獨立)意識,那麼在孩子成年後,就絕不會賴在傢裡吃父母。可惜我 們做父母的沒有幾個能這樣教育孩子,到頭來隻能自己咽苦果瞭。
很多傢長對孩子缺乏理財教育,感到無從著手。其實這並不難。教孩子理財就是教孩子生活,教孩子做人。下面我就跟大傢分享一下我在理財方面教育兒子的一點體會:
(一)讓兒子懂得金錢的重要和賺錢的艱難
很多父母都不願意當著孩子的面說錢,認為那樣會使孩子變庸俗瞭。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為沒有人能否認金錢是這個世界上最有用的東西。在兒子很小的時 候,我經常對他說:“要想買好玩具,要想穿漂亮的衣服,你就必須有錢。”等兒子大一點瞭,我就跟他說:“要想住大房子,要想開好汽車,要想娶漂亮的老婆, 你就必須有錢。”等兒子上小學時,我就對他說:“要想當個有錢人,你現在必須讀好書。”我還經常帶兒子去有錢的朋友傢玩,讓別墅和豪車直接對他產生視覺上 的刺激,讓他心生羨慕。回傢以後我再給兒子講那些朋友艱苦的創業、勤勞致富的故事,告訴兒子要賺到錢必須付出艱苦的努力和辛勤的勞動,天上是不會掉餡餅 的。
(二)言傳身教
前面說過,教孩子理財就是教孩子生活,教孩子做人。因此,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至關重要。這裡,我把自己的一點經驗同大傢分享:
1、去超市購物前寫出購物清單。每次去超市前,我都和太太把要買的東西寫下來,列出清單。如果是跟兒子一起去超市,就讓兒子拿著清單(從兒子上小學 開始)。進入超市後,我們就按照清單上所列的物品逐項購買,然後問兒子有沒有忘記該買的東西(兒子有很強的參與感)。沒有列入清單的物品盡量不去購買(不 是絕對的),目的是告訴兒子:消費要有計劃。
2、當著兒子的面給父母錢。逢年過節,我們除瞭給雙方父母買東西,還經常給他們“紅包”。我們大都當著兒子的面給。有一次過春節,我給我媽媽一個 “紅包”,事後我兒子對我說:“爸爸,你怎麼給奶奶這麼多錢?”我說:“爸爸是奶奶生的,是爺爺奶奶撫養大的,爸爸給爺爺奶奶多少錢都是應該 的。”2008年底的一天,兒子突然對我說:“爸爸,我給你50塊錢吧。”(從兒子9歲起,我每月給他300元零用錢)我問他:“為什麼?”他說:“快過 新年瞭,我想給你和媽媽一人50塊錢,就是壓歲錢。”我當時感動得眼淚都要流下來瞭,我對太太說:“兒子這麼小就知道孝敬父母瞭,這兒子真是沒白養啊。” 我跟太太都高興地收下瞭這50塊錢壓歲錢。你應該記住一點:你是怎麼對待你父母的,你的孩子就會怎樣對待你。
3、當著兒子的面給太太錢。我經常當著兒子的面給太太錢花,我要告訴兒子一個道理:男人給自己的女人錢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有一次,電視臺采訪我兒子,問他:“你長大掙錢幹什麼啊?”我兒子說:“給我未來的妻子和孩子花,當然還有我的父母。”
4、給朋友買禮物。 我 和太太經常當著兒子的面給朋友買禮物,並且告訴他這是送人用的。從兒子上幼兒園開始,兒子的好朋友過生日,我都會帶兒子去買生日禮物送給他們。我對兒子 說:“送禮物可以增進你們的感情,使你們的關系更好。別人過生日你送禮物,你過生日的時候也會收到別人的禮物的。”有人對我說:“孩子這麼小,你就教他送 禮這一套,會把孩子教壞的。”我說:“你現在不教,等他長大也要教,這是遲早要教的。在中國,送禮是一種民俗,“禮尚往來”永遠都不會變的。我們現在較孩 子們做的事情就是孩子們將來要做的。”
(三)管理零用錢。
從兒子9歲開始,我每月14日發給他300元零用錢,同時規定零用錢不能預支,錢的用途包括:購買零食、課外書、雜志、遊戲機、光盤,請小朋友吃 飯、送小朋友禮物等。兒子擁有300元錢的完整的支配權,每筆支出都必須記帳。兒子有個記帳本,上面記載著每次花錢的日期、用途和金額。在每個月發錢的時 候,我都要檢查他上個月的帳目,看看花瞭多少,都花到什麼地方瞭,還剩多少。我從不拖欠兒子的零用錢,每月都按時發放。兒子都認真地記好每一筆帳,差不多 每個月都有節餘。理財是一種習慣,記帳是一種好習慣,計劃消費也是一種好習慣,兒子從小養成這些好習慣,長大以後就不用我操心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