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乏味的IT十五年

2016-08-16 23:33:25

開心網的火爆、豆瓣網的流行、飯否一類網站的沉浮、電子地圖的興起……都被遺漏瞭。互聯網瞬息萬變,加之作者在材料上的取舍,《沸騰十五年》一 書畢竟還是無法展現其發展的全貌,但是豆瓣給予該書8.7分的高分,還是比較貼切的——確實是一本令人振奮的書。裡面的風雲人物和英雄事跡不必再一一復 述,實際上我也有十五年IT的歷程,盡管有些不起眼,但畢竟是自己的一種經歷,回顧起來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1995 年~1997年:中國互聯網的混沌階段,一切都在孕育,互聯網對於絕大部分老百姓來說相當的陌生。沒有記錯話1997年我傢才有瞭電腦,應該是486的配 置,花費將近一萬,當時是老爹用來炒股票的,那套軟件叫“錢龍”,股票分析系統發展到現在,很多基本的功能和界面都沒有變化,當時唯一麻煩的就是下午股市 收市的當天,我們都要在電腦上做作業——把數據拷貝到電腦裡,少一天的作業,K線圖裡就會少一天的數據。

1997 年~1998年:這是我從小學到初中的過渡階段。1997年的時候我隻知道電腦裡面有個系統叫DOS,並且用稚嫩的雙手嚴格按照指法規則敲擊鍵盤。在 Windosw 95裝入我的電腦之前,我隻知道DOS的遊戲有三種:《大富翁3》、《仙劍奇俠傳》和《魔法門之英雄無敵2》。後來才知道,Windosw 95裡面有兩種遊戲很好玩,叫掃雷和紙牌。

1999年:我初二瞭,一個瘋狂的年代。Windosw 95似乎還沒有這麼使用,就直接跨入瞭Windosw 98的時代。某種意義上要感謝盜版軟件提供的便利,讓我有瞭遊戲的新體驗,當然,我很不喜歡當時流行的《拳皇》。知識的增長是全面的,通過盜版光盤我知道 瞭日本MM並不是穿著衣服才好看的;H-GAME是一種很好很強大的遊戲;盜版光盤裡面偶爾都會不經意的有幾個小文件夾,裡面有圖片若幹;有一種看圖軟件 叫ACD SEE。我的電腦配置瞭一臺打印機,但是從買的第一天起就發現它是一個雞肋。好吧,一本雜志進入瞭我的視線,叫《大眾軟件》。DOS的命令已經很熟瞭,最 熟悉的是復制、刪除以及格式化,可惜使用的機會越來越少。這還是一個電腦硬件研究和超頻嘗試的年代,可惜我淺嘗輒止瞭。

1999~2000年:從初中過渡到高中的階段。初三的時候,同學傢裡的電腦已經可以上網,當我們四五個哥們擠在一個小房間裡的時候,看著那個慢得要死的 瀏覽器進度框,我們竟然很坦然——哇,原來這就是網絡!於是乎,我的第一次處女上網就這樣被一個外國的網站所占據瞭,很遺憾的,過瞭很長一段時間以後,由 於那個眾所周知的原因(也是綠壩軟件為什麼要推廣的原因),那個網站被屏蔽掉瞭,真是懷念。高一瞭,天啊,QQ闖瞭進來——那時叫OICQ。

2001年:是QQ的年代,學校的電腦室就是我們的網吧,我們要做的就是每一次上電腦課,都臨時的註冊一個QQ號碼,密碼都是清一色的:123456。 無數個六七位數的QQ號就這樣被我們荒廢,現在依舊使用的那個七位號,就積攢瞭我很多的回憶。第一個QQ好友是一個上海的男模特,下課後就連同QQ號一起 刪掉瞭。學習瞭PPT和Word,有瞭自己的郵箱,居然開始喜歡新浪。不過最火爆的還是網易的校友錄。這也是一個沒有寬帶的年代——教室裡有,於是我學會 瞭用一款叫“變速齒輪”的軟件搶占網絡資源;在傢裡就隻能撥號上網瞭,貓被雷擊壞過2臺。163和169我是免費去辦的,剩下的事情就是買對應的充值卡充 錢,每個月也就十幾塊的網費,為的是每周末跟某位MM能好好的聊一把,打字的機會增加瞭,鍵盤敲幾日趨熟練。

2002 年~2004年:停滯的年代。除瞭跟某MM堅持不懈地聊QQ,收發電子郵件、混跡校友錄,幾乎在互聯網無所作為。石器時代作為一款經典的網絡遊戲雖然繼續 流行著,但是同學們都逐漸熱衷於玩CS和星級爭霸。尤其在高三結束後,QQ聊MM的希望破滅,開始瞭高四一年的禁欲生活,網絡生涯進入低潮,開始拋棄《大 眾軟件》——很重要的原因是486的電腦配置使得我無法繼續流暢的玩2000年以後出產的遊戲瞭。我對網吧沒有絲毫的興趣。有個網站叫榕樹下,我竟然去那 裡發表過文章。順帶提一下,為什麼被屏蔽的網站越來越多瞭?展現日本MM的圖片網站我們已經不感興趣瞭,希望的是那種帶視頻的,最好可以下載……2003 年的時候,寬帶進入我傢瞭,結束撥號的日子。這時候,股票軟件開始流行用“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