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人類的教育

2016-08-16 23:34:51

我們把現在的孩子稱為新新人類(俗稱:new new people),新新人類有四大特質:他們的壽命比上一代長得多;他們面對的時代,變化速度之快,在歷史上是空前的;他們是計算機的世代;以及他們有多元的價值觀。

這些新新人類既然那麼不同,父母當然不能用傳統的教育方式。你要想想,在新新人類特別漫長的生命當中,他們可以作更多的嘗試;面對疾速的變化,他們 應該不斷地再學習,也就是他們可能在一生當中會不斷轉行,或者多次再進修。透過計算機網絡的發展,他們對時空的掌握遠遠超越過去,又由於多元的價值觀,使 他們不再像以前的孩子,想得那麼單純。

所以當你想為孩子設想未來的時候,你先得想想,希望你的孩子擁有什麼?你希望他將來有名有利?希望他成為政治明星?希望他作醫師、律師、工程師?還是希望他作個普通人,但是能夠快樂滿足、健健康康過一生?

隻是,今天中國起飛瞭,經濟創造瞭奇跡,作父母的也就希望自己的遺傳能創造奇跡。加上一胎化,一傢老小捧著一個小祖宗,更是從孩子誕生的第一天,就在想,那會是個天才。就在想,所有父母自己沒實現的夢想,都可以由那小娃娃實現。
請問,這樣呱呱落地的娃娃,能享受快樂的童年嗎?他們從一出生,就背負瞭一個好大的包袱,他們能輕松得起來嗎?

怪不得在2007年,第二十八屆國際心理學大會上,美國的心裡學傢琳達·卡姆拉說:據統計,三歲的中國孩子的微笑,要比同年齡美國孩子少55.6%。

天下哪個父母不希望孩子能快快樂樂健健康康地長大,隻是當我們希望他未來快樂成功的時候,是不是忽略瞭現在的快樂。當我們希望孩子長命百歲的時候, 有沒有想過孩子未來的健康,要在他們小時候打下基礎?當我們希望孩子長得高高大大的時候,有沒有想過生長激素的分泌主要是在睡眠的時候,而他們常常沒有得 到足夠的睡眠?

我記得以前在美國住傢附近,有個中國人開的水果店,隻見那兩口子天不亮就起來進貨。十二點還坐在店裡清點剩下的蔬果。他們沒時間為自己的院子剪草, 沒時間管孩子,讓孩子都成瞭不良少年。可是當我問他們為什麼放棄在國內很好的工作,到美國來吃苦的時候。他們兩口子一起說:“為瞭孩子!”

請問,他們真為瞭孩子嗎?隻怕還毀瞭孩子。

同樣的道理,當我們愛孩子、造就孩子,如果沒有計劃,又不能認清自己孩子的才能,來因材施教,恐怕也跟那開水果店的夫妻一樣,舍本逐末。沒幫得瞭孩子,反而害瞭孩子。

我每次回來,在大樓裡常看見那些媽媽們,帶著孩子跑進跑出,一下子去學珠算、一下子去學鋼琴、一下子去學舞蹈、一下子去老師傢補習功課。

我們這裡有句很逗的話,說補習班的老師“謀財害命”。是謀傢長的財,害自己和學生的命。

而當我問那些帶孩子往前沖刺的傢長,希望孩子將來如何的時候,得到的答案多半是:“希望孩子以後成功、快樂、健康。”卻沒想到孩子可能還沒成功,先失去瞭快樂和健康。

也正因此,過去十幾年,我巡回演講,最常被問到的題目就是:“什麼是成功!”問的學生,個個十幾年寒窗、苦讀、考試,過瞭一關又一關,進入一流的大學,卻茫茫然地問:“什麼是成功!我為什麼要成功?”

成功是那麼抽象的一個名詞或形容詞,懸在空中,“你要成功!要成功!”“要把別人打敗,才能成功!”“要成功才能有錢、有錢才會快樂!”從小,每個 孩子就接受這樣的洗腦,這樣的催眠。

大人們好像打開一扇門,指著門外一條窄窄的小路,和後面的高山,對孩子說:你隻要沿著這條路走,攀上那個山頭,就成 瞭。然後交給孩子一個很重很重,幾乎把那弱小身軀壓垮的行囊,說裡面都是我們為你準備的東西,還有我們的希望,我們的愛,去吧!背著這個行囊,去吧!去成 功吧!

孩子們出發瞭,有些天生體能好,硬是克服萬難,攀上瞭巔峰。有些孩子能力有限,轉往其它的地方,或倒在瞭中途。隻是,我要問,那攀上巔峰的孩子,下一步是什麼?他能一直留在山頂嗎?人生到此就夠瞭嗎?

如果戰爭的目的是為和平;工作的目的是不是為休閑?賺錢的目的,是不是為花用?

那麼?成功的目的是為什麼?

最好的答案,應該是為實現理想。是發揮自己的能力,發光發熱,是在人生的旅途留下腳印。是在每一天都有收獲,是在每一刻都尋找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