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6 23:36:44
說句很慚愧的話,在高中的時候,我是很怕歷史的,歷史考試怎麼也考不好,那些什麼時間發生瞭什麼事我怎麼也記不住,然後就不喜歡歷史瞭,選瞭理科,歷史也 丟到爪哇國去瞭。認識到歷史的好處是後來的事瞭,因為不瞭解歷史就很難對現在的很多事件做出解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讀史使人明智吧;而讓我對歷史感興趣的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現在有一些比較牛B的歷史老師,他們做瞭很多的研究,用很風趣的語言像講故事一樣的橫縱古今,一切也就不再枯燥瞭;我比較喜歡的有 《百傢講壇》的王立群,當年明月的《明朝那 些事兒》……
今天說說另一個人,被人稱為“史上最牛歷史老師”的袁騰飛(我記得最牛不是封瞭紀連海老師嗎?),他寫瞭本《歷史是個什麼玩意兒》,將那些原本枯燥乏味的歷史段落變得趣味橫生、精彩絕倫,被人戲稱易中天+郭德綱。可能大傢讀史的角度不一樣,在豆瓣、騰訊讀書上關於這本書的評論好像不太好,至於要用什麼心態來讀歷史,我認為並不重要,最要的是要讓我有所收獲。這裡有些摘錄(130句),大傢可以看看:
1 據說湯建立商朝之前以部落的形式就遷徙過8次,都城則至少遷瞭5次,那時候也沒有專業搬傢公司,自然是每次都大動幹戈,估計也累得夠嗆,所以最後遷到殷就不再遷瞭。
2 我們第一個又大又美麗的國傢就叫夏朝。周圍是什麼玩意?蠻夷戎狄。蠻夷戎狄已經是不怎麼樣的詞兒,已經讓你說得夠慘的瞭,還不夠慘?犬戎!
3 周朝時候流行兩句話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流行的程度跟今天我們的一些房地產口號類似。
4 王管不過來這些個王土,要是不靠分封制管理,單槍匹馬一個人去幹倆月就得累死。
5 其實打仗的時候沒那麼多人,這個十萬是算上全國人口,能打的不能打的全算,沒錢的拿普通棒子,有錢的在棒子上釘個釘子,再有錢的鍍個金,不論貴賤都來湊數,才能到十萬。
6 管仲又名夷吾,這個傢夥從小品德不太好,打仗的時候人傢都是往前沖,隻有他往後跑,他總是以傢有老母自己又是獨生子為借口,對自己的逃兵行為進行解釋。
7 陸續稱霸的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在歷史上被統稱為春秋五霸,個個牛叉。
8 小時候拿板兒磚砸缸的司馬光說,天子之職莫大於禮,禮莫大於分,分莫大於名。
9 齊國原來的國君應該姓薑,例如齊桓公,名字叫薑小白,那會兒起名還不太講究。
10 這個戰國七雄一開始還不是就這七個國傢,當時一共二十多個國傢都覬覦霸主地位,歷經戰火洗禮,這前二十強大浪淘沙的一番海選PK之後,基本上就剩下燕、齊、楚、秦,趙、魏、韓,七位選手繼續死磕瞭。
11 有道是不打不相識,打架也是算一種主動的交流方式,總比誰都不理誰強,夫妻天天吵架沒準還越吵越恩愛。於是通過頻繁的戰爭和經濟文化交流,迎來瞭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民族融合的高潮。
12 客觀上來說,以前漢人的服裝是最笨拙的,寬袍大袖,那個大袖子能鉆進一個人去,穿上那個衣服一上街,勤勞的清潔工都得下崗。
13 當時的商品主要是奢侈品,與百姓的生活無關,要來也沒用,搜羅一打翡翠瑪瑙都不一定能換幾串麻辣燙。
14 中國現代哲學傢馮友蘭先生,把人分成四種境界,天地境界,道德境界,功利境界和自然境界。咱們是在功利境界,殺人犯、強奸犯這都是自然境界。道德境界就是聖人們,他認為中國古代人達到天地境界的隻有一個人,就是老子,孔子都隻在道德境界。
15一般我們在功利境界的人,是貴有不貴無,我們有什麼比什麼,比有錢,比有房子,比有車,比我爸爸比你爸爸官大。而老子是貴無,看破放下,四大皆空,六根清凈,你才能成就,無為才能無不為就是這個意思。
16 故宮的大門上,九九八十一顆銅釘;屋脊上九個走獸。你說我們傢屋脊上也弄九個,找死吶!我們傢蓋房子也用黃瓦,找死吶!這全都有等級的,皇宮九九八十一,王府八八六十四,七七四十九,你不能隨便來。
17 孔聖人絕對是搞素質教育的。好多教育思想對今天都很有借鑒意義,咱們現在一寫教育論文,動輒蘇霍姆林斯基說,或者杜威說,其實孔聖人說就已經足夠瞭。
18 千萬少說人定勝天,要不然霸王也不會別姬,但可以利用自然規律來為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