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6 23:41:55
不知道如今的80後,90後還看不看金庸的武俠小說?我知道,70後的人或多或少都有金庸的武俠情結(包括精通六脈神劍的馬雲)。這裡我們不討論金庸小說的文學價值,我們隻說說那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因為我們總能在裡面找到我們喜歡的人物。而網友的點評更是精妙絕倫:
其實,《笑傲江湖》是一出徹頭徹腦的悲劇。
金 庸筆下諸人,我最欣賞的是令狐沖。金庸群俠們大致分為兩個性格,一種是利己的,阿紫是典型,楊過也是利己的,甚少考慮他人。一種是利他的,郭靖是其中的極 端,蕭峰也算一個。獨獨這個令狐沖,本質上是利己的,但並非那麼極端。至少對於這位受過正統的正派教育的華山大弟子而言,有些“俠義”的精神,是無論如何 都不可能違背的。
令狐沖是江湖中的一個另類。他的武功足可以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來,但他的態度是:武功是有興趣的,因此他練獨孤九劍, 而且很自覺。驚天動地是沒興趣的,因此他不想做什麼副教主,也對五嶽劍派總掌門不屑一顧。相比之下,張無忌正好倒過來,九陽神功純屬覺得能治自己的寒毒不 自覺地練成瞭,但做一番事業,他其實是有興趣的,隻不過鬥不過朱元璋的權謀罷瞭。
令狐沖也號令過群俠,但隻是為瞭救任盈盈。他完全不曾想過利用這股龐大的“長尾”力量去顛覆什麼“大熱門”,比如神教,比如五嶽劍派。即使是救任盈盈,我看也不見得是愛情所指使:純屬為瞭道義。
令 狐沖沒讀過什麼書,但他對於仰望星空,審視內心這類事其實經常幹。如果說要在武俠小說中找一個自由主義的代表,令狐沖是不二人選。他的自由散漫並不是對自 己毫無要求——他對於劍道也有著他自己的那種執著。隻是,他對於任何結構性的東西,都不自覺地會去反抗(這種反抗用的是投棄權票:逃避)。
他要的,不過是心理的自由,和生理的逍遙罷瞭。
隻是,金庸先生殘忍地為他安排瞭一個任盈盈。我有時候總覺得,令狐沖已經夠不幸的瞭,為什麼還非要給他安排這樣一個悲劇到無法為之哭泣的結局。我不是說令狐沖就不能有個伴侶,但是,以任盈盈那種骨子裡的占有性格,實在是所托非人。
我很艷羨令狐沖的內在風骨,所以當年在易富社區和富友論壇上,我用的都是這個ID。
當然,我也必須承認,每個正常的男人,同樣會艷羨韋小寶,隻不過艷羨的,是他的外在生活罷瞭。
於是,我給我兒子起的小名便是:小寶。
襄陽城破,射雕絕響——baywatch郭靖和黃蓉死瞭,就在襄陽城破的那一天。 金庸老先生聰明的回避瞭這一段,給自己少留下一些破綻,也給瞭讀者一個想象的空間,可能他也不忍心親手給自己筆下這對最完美伴侶的生命旅程畫上一個無可奈何的句號。
空 閑的時候我常常會一個人獨自在冥想,在城破的那個黃昏,天際的火燒雲紅得像血一樣鮮艷,那是一場何等慘烈的戰鬥啊,郭靖夫婦如何以血肉之軀面對隻需要兩個 萬人隊就能征服歐洲,被膽寒的歐洲人稱為“閃電的鞭子”的蒙古鐵騎,如何以血肉之軀面對東方有史以來最為偉大即使與愷撒及亞歷山大相比也毫不遜色的軍事統 帥。在冷兵器時代,面對潮水般洶湧而來的千軍萬馬,個人的力量顯得如此的渺小,縱然武功高強如郭靖夫婦,就像根據井上靖的《敦煌》拍攝的電影中的場景一 樣。有時我實在不忍心想象郭靖夫婦在戰場上的生離死別的那一幕,也許他們根本連生離死別的機會都沒有。
郭靖是一個平民英雄,但卻絕不是個 平凡的英雄。他可能是金庸筆下個性最為接近普通人的男主角,不是玉樹臨風,而是壯壯實實;天資也不聰穎,可能資質比一般人還差一點;更談不上風流倜儻,有 時連話都說不周全;非但不是文武雙全,可能也沒讀過幾本書,認識的字也有限。他的成功,我覺得倒是和阿甘有幾分相似。他的世界觀與人生觀,基本來自於一個 普普通通的中國農村婦女──他的母親李萍,就是這個普通的農婦,教給瞭她唯一的兒子中華民族的精髓──仁、義、理、智、信,有時候最淺顯的語言裡往往包含 著人生最重要的哲理,不過知易行難,這些人生至理的付諸實施往往是無比的沉重。
可是就是郭靖,也隻有郭靖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大俠 ”,因為與令狐沖、楊過、張無忌、袁承志等人以遁世隱居等方式進行消極逃避明哲保身相比,隻有他在人民陷於水深火熱中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達到瞭“俠之 大者,為國為民”的境界,而那些人,充其量隻能稱為“遊俠”。“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遊俠也是俠,不過隻是一種適逢其會的俠,他們先天的優越條件並沒有讓他 們成長為大俠,因為他們沒有那種“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悲天憫人之心,性格決定瞭命運,與郭靖這樣的民族脊梁相比,他們隻能算是闌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