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拾到的不隻是記憶。

2016-08-17 23:27:29

十年,拾到的不隻是記憶。

信。十年 前,1999年9月,我的大學生活開始瞭。剛入大學,寢室沒有電腦,也沒有手機,和傢人、朋友、老同學聯系,仍喜歡用寫信的方式。大學四年畢業,我的信有 幾百封,記錄著青春的騷動,稚嫩的思考。比較而言,工作三年來,除瞭銀行信用卡的賬單,幾乎沒收過什麼有內容的信瞭。

手機。那時,全班沒有人用手機。用傳呼還是大二、大三的事情。我也是到瞭大四才有瞭第一部手機,Nokia的。有瞭手機,和同學、朋友的通話更方便瞭,但這僅僅是理論上的;實際上,真正聊天的次數反倒沒有從前那麼頻繁瞭。見面的機會,也僅限於過年回傢的那幾天。

朋友。有些朋友,屬於很久沒見,見瞭面仍能回歸從前的那種。今年六月去大連,見小徐,我和她就是大一認識的。大學畢業後,我們就沒有見面,算起來有6年瞭。見面前都擔心,害怕物是人非,沒有話題。但是這個擔心是多餘的,我們仍暢談人生、工作和愛情。紮根最深的友情,不會動搖。

國傢。十年前,是 建國五十周年的日子。一晃過去,今年,已經是建國六十周年瞭。上次閱兵是江主席,現在閱兵將是胡書記。不得不說,這十年中國發生瞭很大變化,入世,非典, 奧運,……一個國傢的成長也如一個人的成長一樣,是需要時間的。不犯一些錯誤,不經受一些考驗,不走一些彎路,成熟很難。

80後。剛剛走過十年,我是常被稱為80後的一群。對這個稱呼的貶損,我不以為意。被人們普遍談論的,看似缺點,卻往往是優點。回想起來,曾經幼稚、自我、迷茫的80後,是多麼充滿朝氣、富有想象的一群啊!現在?他們都奔三瞭。我們已經開始談論90後瞭。

迷茫。十年裡,迷茫的時期占大多數:大學時候不清楚自己究竟喜歡什麼,剛工作時不清楚自己適合做什麼。那滋味真難受,感覺每過一天,靈魂就少瞭一塊!再回首,要感謝王小波那句話(大意):人在年輕時候感到迷茫,不知道方向很正常,但別閑下來,先把手頭的事情做好。此乃箴言!

愛情。十幾歲的愛情,迷人之處在於清澈;二十幾歲的愛情,迷人之處在於激蕩;三十左右歲的愛情,迷人之處在於沉重。是的,沉重不是個貶義詞。難道,你希望愛情總是輕飄飄,隨風而逝、隨夢而飛麼?

父母。十年瞭,父母老瞭,從四十幾歲,進入五十知天命的年齡。我和父母的角色也發生瞭微妙的變化:從前,有什麼事情都要聽父母的決定,現在則是他們向我征求意見。昨天,爸還打電話:“今天上網,彈出一個頁面說我中獎5.8萬,我該怎麼辦?”

離去之人。從前我 說過,人成熟或老去的一個標志,就是從前很熟悉的那些人,陸續的死去。這十年,有多少曾經伴我長大的人去世,光今年就有武俠大師梁羽生、著名播音羅京、西 遊記裡的沙僧閆懷禮、搖滾巨星傑克遜、國學大師季羨林。親人中,姥爺、堂哥也相繼去世,十年前,他們都還那麼強壯。看開瞭,很多人會遲早離開我們,直到我 們自己離開這個世界。

人生如畫。我和朋 友說過自己對人生的一個理解:人生就是一張白紙,多經歷一些,就像在紙上多一筆色彩一樣,讓它更豐富,更圓滿。其實這個比喻有漏洞:一幅畫是否成功,不是 看它用瞭多少色彩,畫瞭多少筆。齊白石畫蝦,其實是很簡單的。所以,這話應該換做:人生就像作畫,最後是否成功,看你之前費瞭多少紙和墨。十年回首,紙墨 我確實費瞭不少。

下個十年,多拾一些精彩。

閱讀PS:每個時期,同一年代的人們多多少少都刻印著相似的時代印記,我們就這樣匆匆走過十年又十年,伴隨著時光飛車的永不回頭,一回首可能已是千年。

來自:阿亮——拾年| 鬧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