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7 23:26:30
一、李德裕驚人之語
唐朝名臣李吉甫的小兒子李德裕,小時候長得很英俊,人又很機靈,所以全傢老小和鄰裡鄉親沒有一個不喜歡他的。名聲傳到皇宮裡,皇帝傳令召見,一見李德裕,也馬上歡喜上他,情不自禁地將他抱在膝頭上說笑。
由於兒子名聲大噪,李吉甫當然滿心喜悅,與同事們閑談之際,也就免不瞭有些洋洋得意,常常有意無意地誇贊德裕怎麼行怎麼能。宰相武元衡聽說,便叫人把李德裕抱來考問。
“小裕,”武元衡彎下腰,笑瞇瞇地對站在地上的李德裕問道:“你在傢裡歡喜讀什麼書呀?”
德裕睜著一對滴溜溜的眼睛,望著武元衡一聲不響。
“喂,我在問你,”武元衡以為他沒有聽見,提高瞭聲音說,“你在傢裡看點什麼書啊!”
德裕幹脆微閉雙眼,抿緊嘴唇,悶聲不響。
武元衡問瞭三次,李德裕就是不吭一聲。
武元衡火瞭,便命下人送他回傢去。
第二天,武元衡見瞭李吉甫,又是抱怨又是嘲笑地說:“你說你兒子怎麼瞭不得,別人也說他是神童,我看他是一個呆氣十足的小傻瓜!”接著,便把昨天考問的事說瞭一通。
李吉甫聽瞭又羞又惱,一回傢就把李德裕叫來責問:“你平常何等機智伶俐,討人喜歡,昨天不能回答武大人的提問,豈非既蠢笨,又不禮貌?!”
德裕聽瞭,咯咯一笑,說道:“武大人還嘲笑我呢,還是嘲笑他自己吧!他身為宰相,是皇帝最重要的助手,應該首先考問我治國安邦的大事,誰知他竟先問我讀 什麼書。讀書的事嘛,是禮部和最高學府查問的。武大人問這些事,我覺得有點輕重失當,體現不出宰相的胸懷和身份,我是不滿的,所以拒不回答!”
李吉甫這才轉怒為喜,急急忙忙趕往相府將原委轉告武元衡。
武元衡聽罷,不覺面有愧色,連聲叫好:“小裕一語驚人,真是奇童、奇才!日後定有出息!”
後來,李德裕果然做瞭太尉、宰相,成為晚唐一位名臣。
二、藏有情報的蠟燭
這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
法國第厄普市有位傢庭婦女,人稱伯爵夫人。她的丈夫在馬奇諾防線被德軍攻陷後,當瞭德國人的俘虜,她的身邊隻留下兩個幼小的兒女——12歲的雅克和10歲的傑奎琳。為把德國強盜趕出自己的祖國,母子3人參加瞭當時的秘密情報工作。
一天晚上,屋裡闖進瞭3個 德國軍官,其中一個是本地區情報部的官員。他們坐下後,一個少校軍官用一張揉皺的紙就著暗淡的燈光吃力地閱讀起來。這時,那個情報部的中尉順手拿過藏有情 報的蠟燭點燃,放到長官面前。情況變得危急起來,伯爵夫人知道,萬一蠟燭燃到鐵管之處,就會自動熄滅,同時也意味著他們一傢3口 的生命將告結束。她看著兩個臉色蒼白的兒女,急忙從廚房中取出一盞油燈放在桌上。“瞧,先生們,這盞燈亮些。”說著輕輕地把蠟燭吹熄,一場危機似乎過去 瞭。但是,輕松沒有持續多久,那個中尉又把冒著青煙的燭芯重新點燃,“晚上這麼黑,多點支小蠟燭也好嘛”他說。燭光接著發出微弱的光。此時此刻,它仿佛成 為這房裡最可怕的東西。伯爵夫人的心提到瞭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軍那幾雙惡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來越短的蠟燭上。一旦這個情報中轉站暴露,後果是不堪設想 的。
這時候,小兒子雅克慢慢地站起,“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來生火吧。”說著伸手端起燭臺朝門口走去,房子頓時暗下來。中尉快步趕上前,厲聲喝道:“你不用燈就不行嗎?”一手把燭臺奪回。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突然,小女兒傑奎琳嬌聲對德國人說道:“司令官先生,天晚瞭,樓上黑,我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少校瞧瞭瞧這個可愛的小姑娘,一 把拉她到身邊,用親切的聲音說:“當然可以。我傢也有一個像你這樣年紀的小女兒。來,我給你講講我的路易莎好嗎?”傑奎琳仰起小臉,高興地說:“那太好 瞭。不過,司令官先生,今晚我的頭很痛,我想睡覺瞭,下次您再給我講好嗎?”“當然可以,小姑娘。”傑奎琳鎮定地把燭臺端起來,向幾位軍官道過晚安,上樓 去瞭。正當她踏上最後一級階梯時,蠟燭熄滅瞭。
善於控制和掩飾自己、臨危不懼、機智沉著的人,常常能夠在“走投無路”的時候,發現你的轉機。
三、穿針心理
心理學傢們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給小小的縫衣針穿線的時候,你越是全神貫註地努力,線越不容易穿入。在科學界,這種現象被稱為“目的顫抖”,目的性越強就越不容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