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為何容易自命不凡?

2016-08-17 23:33:31

你可能已經猜到瞭,受試者一般都會高估自己在遊戲中的表現。不過,當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這些結果的時候,他們發現,整體上對自己高估的情況基本上都是來自男性這一群體。女性受試者對自身排名的估計都是在第一百名左右,也就是說,都認為自己隻能有個中等的排名。

更為重要的是,約翰遜及其同事發現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挑起爭端。原因在於男性的自負。在對掌握的信息進行分析之後,研究人員發現,男性都覺得自己對戰爭有更大的勝算;男性的這種過分自信,也使他們更容易去發動一場戰爭。

這個實驗是在實驗室中進行的,很顯然,這裡面有一些人為設定的條件,這和真實世界裡的情況存在差異。盡 管如此,很難說現實世界不存在與此非常類似的情況。當喬治·佈什決定發動伊拉克戰爭的時候,他問中央情報局(CIA)局長喬治·特尼特:你對應對薩達姆· 侯賽因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件事有多大信心?

“別擔心,”特尼特報告說:“我們對此信心十足。”

風險和報償

原因正是如此,男性通常在一些事情上會認為自己做得很好。但實際上,他們並非如此。有時候,他們的表現不是更好,而是更糟糕。就拿股票交易的例子來說,過分頻繁的交易會讓男性減少2.65%的年平均回報,而對於女性來說, 這個數字隻有1.72%。也就是說,兩性之間在這個問題上的差距是0.93%;這個數字不大,但也是一個明顯的差距。而且,這個數字差距是對所有男性來說 的。如果你隻看那些未婚男性的數據的話(這些男性的交易決策,可以假定為在沒有受到妻子影響的情況下做出的),他們和女性在年平均收益上的表現則相差更 多:1.44%。

男性都覺得自己對戰爭有更大的勝算;男性的這種過分自信,也使他們更容易去發動一場戰爭。

多年的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看待自己生活的方式是不同的;而對於自身生活方式的回憶也不一樣—在年齡很 小的時候這種差別就已經存在瞭—而且,我們所犯錯誤的根源,或多或少地都可以追溯到男女兩性對世界的認知方式以及對過去回憶的差別上。就比如,男性和女性 對待風險的態度。在很多領域,女性都比男性有著更大的回避風險的傾向—這種傾向也在上述的軍方實驗中有所體現。當女兵面對危險情境的時候—開槍還是不開槍 呢?她們更多選擇的是規避風險的措施:不去開槍擊斃對方。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女性的這種規避風險的傾向。例如開車。根據資料,女性在駕車時會比男性更 加註意系上安全帶。而男性則比女性更願意作一些冒險舉動—比如闖紅燈。既然有這種差別,也就不難想象,美國男性駕車造成的致命事故是女性的3倍。男性相對 於女性,也更容易死於溺水或偶然性中毒等風險事故。

男女兩性在風險規避上的這種差別有著很多深層次原因,需要作出進一步的解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艾爾克·韋伯(Elke Weber)和同事一起,對男性和女性是如何認識不同類型的風險的問題進行瞭研究。該項研究關註的風險主要是如下5種類別:

五種風險類別:

1. 財務風險

2. 健康和安全風險

3. 休閑中隱藏的風險

4. 道德風險

5. 社會風險

研究者向500名受試者發放瞭調查表,這些人既有男性也有女性,年齡從十幾歲到幾十歲不等。對於上述的 每一種風險,受試者都會被問到20個左右的相關問題。例如,對於“休閑中隱藏的風險”,他們會被問及是否會去蹦極?在“財務風險”方面,他們會被問及,是 否會和朋友共同承擔汽車貸款?在“社會風險”一項,他們會被問及在社交場合是否會就某個不受歡迎的問題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受試者要回答每一個問題,而且 還要給每個問題的風險作出評級:從1級到5級。1級代表“基本上沒有任何風險”;5級代表“有極高的風險”。

韋伯發現,上述五類風險中的四類,女性比男性有更強的風險回避意識。(唯一的例外是在“社會風險”這一類別。)男性比女性更明顯地喜愛從事一些更具危險性的活動。(這一點同樣在“社會風險”這一類別上存在例外。)

為瞭發現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韋伯和同事們要求那些受試者對每一項活動的風險評定給出風險-收益分析。即,每一項活動的風險到底是多大,為什麼你會這樣認為?如果要去冒那麼大的風險,你覺得會得到什麼樣的收益?在分析這些資料的時候,韋伯發現瞭一個令人吃驚的事實:男性並非更願意尋求風險;男性隻是認為,冒險帶來的收益會更高。(例外還是出現在“社會風險”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