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7 23:33:55
堅持運用內部記分卡行事,看似簡單,但是,由於這和一個人的童年經歷和教育環境有關,改變起來十分困難。因為,很多東 西是深入到骨子裡的,改 變意味著傷筋動骨。我本人是在工作瞭十幾年後,才從外部記分卡轉換到使用內部記分卡的。我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使用外部記分卡,對外人給予自己的評價十分在 意。上學要爭第一名,工作要當模范,對於獎狀、榮譽證書之類的東西相當迷戀。後來發現,你做得事情越有創新性越是以前沒有人做過的,剛開始外部對你的評價 都是很糟糕負面的占大多數。隻有堅持自己的信念,按計劃把自己的事情做完取得成功;這個時候外部對你的評價才有可能會是正面的多。堅持自己的信念按內部記 分卡辦事情,需要的是智慧、勇氣和執著。可 惜,我沒有那個福氣早點讀到巴菲特的傳記,那時全憑自己在工作生活中感受、體驗、經驗才能在摸索中做到,這經歷瞭一個漫長的轉變時間。現在的年輕人、投資 人、創業者、管理者各行各業的有雄心的人、特別是喜歡讀書的人有福氣瞭。人們要瞭解真實的巴菲特,要瞭解金融投資,要瞭解股票投資,要瞭解巴菲特如何堅持 使用內部記分卡,要瞭解我們該如何應對目前面臨的這場經濟危機,讀一下這本巴菲特的傳記吧?每個人讀後都會有不同感受和感悟吧!
下面摘錄一些片段:1、專註
前不久聽說這樣一件事。
在一次聚會上,一位職業股票投資人湊過身子,一本正經地問坐在身旁的一位女士,“小姐,請問你是幹哪一行的?”這一問引來周圍的好一陣子大笑。原來這位女士是傢喻戶曉的影視大明星大美女章子怡。可以想見這位投資人“非股不看”到瞭什麼程度。
最近在讀《滾雪球》時,我突然想起瞭上面提及的這件事。是書中的這一段引起我的想象的。我對書中的這一段印象尤深。
1991年,巴菲特和蓋茨在華盛頓州的雙橋島第一次見面瞭。
·······
巴菲特和蓋茨邊走邊談從花園來到瞭海灘,人們也競相尾隨。“我們根本沒有註意到這邊這些人的存在,沒有發覺周圍還有很多舉足輕重的人,最後還是蓋茨的父親看不過去瞭,他非常紳士地對我們說,他希望我們能融入大傢的這場派對,不要總是兩個人說話。”
一直到太陽落山,雞尾酒會開始,兩人的談話還沒有結束。蓋茨之前過來時乘坐的飛機將在傍晚離開,隻是飛機走瞭,蓋茨沒有走,他依然在享受與巴菲特聊 天的樂趣。晚飯的時候,蓋茨的父親問瞭大傢一個問題,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麼?巴菲特的答案是“專註”,而比爾的答案和他的一樣!
當巴菲特說出“專註”這個詞的時候,不知道在座的人群中有多少能夠體會他這個詞的含義,但一直以來,專註就是巴菲特前行的重要指南。專註是什麼?是 對於完美的追求,而且這種稟性是特有的,不是誰說模仿就能模仿得瞭的。專註是對於專業精益求精的追求,正是由於專註,才成就瞭托馬斯·愛迪生這個美國歷史 上最偉大的發明傢;正是由於專註,才誕生瞭沃爾特·迪士尼這位享譽世界的動畫片之父;正是由於專註,才讓大傢認識瞭美國靈魂樂教父詹姆斯·佈朗。同樣,專 註還是完成偉大事業的決心,否則,人們都不會看到首位女性國會議員珍妮特·蘭金(Jeannette Rankin)力排眾議反對美國參加兩次世界大戰,而這兩場戰爭帶給世界的除瞭災難就是痛苦。專註還包括對於理想的追求,即便是這位身價過億的人,也會因 為一件小事,一個寫著“NO TP”字樣的牌子而想要探個究竟並迫切需要找到一個答案。(艾麗斯·施羅德 《滾雪球》 下 第513頁)
巴菲特自己把他的成功歸結為“專註”。艾麗斯·施羅德寫道:“他除瞭關註商業活動外,幾乎對其他一切如藝術、文學、科學、旅行、建築等全都充耳不聞——因此他能夠專心致志追尋自己的激情。”(艾麗斯·施羅德 《滾雪球》 下 第682頁)
我忽熱想起佛說過的一句話:
“龍含海珠,遊魚不顧”。
2、“獨立”
讀《滾雪球》,與其他人一樣,當然是想取得股票投資的真經。但靜下心來仔細一想,恐怕更主要的目的是想弄明白:世界上為什麼那麼多人學沃倫.巴菲特,但真能學出來的,少之又少,甚至幾乎可以說沒有?
從“術”的角度看,沃倫.巴菲特的投資比較簡單,至少不算復雜。從財務分析講,恐怕有的財務專傢遠甚沃倫.巴菲特。沃倫.巴菲特能夠成為沃倫.巴菲特,究竟原因是什麼?真正的道理是什麼?也就是說,怎樣從“道”的角度看沃倫.巴菲特?